2009-11-14 来源: 北京青年报(北京)
广东顺德九成以上的“富二代”不愿或不能完全接班,这令生意场上风光无比、如今接近退休的“富一代”们倍感头疼。很多“富一代”呼吁政府出资集训“富二代”,帮助他们培养接班人。(11月13日《广州日报》)
对此,许多社会人士认为,由政府出资集训“富二代”,花纳税人的钱为富人办事,对贫穷孩子不公平。这当然是显而易见的,再仔细想想,“富一代”们缺什么都不会缺钱,要培养自己的接班人,不必指望着“政府出资”,这也是显而易见的。而且,政府是公共管理机构而不是教育机构,纵然由“政府出资集训”,也不见得就能把“富二代”培养好,这同样是显而易见的。
如此显而易见的道理,精明的“富一代”们如果说不知道,是很难让人相信的。那么,他们为何还要如此高调地提出“由政府出资集训”他们的“富二代”呢?
不难想象,“政府出资集训”的好处之一,是可以让“富二代”们更多地接触政府官员,拥有“官方背景”,乃至让企业也有更多的“官方光环”。在民间视野中,企业家的子女都被政府选去、由政府出资集训了,可见这家企业多少也是“有些背景”的,甚至是能够得到政府官员认可或撑腰的。如此一来,既能让“富二代”们今后更加懂得如何做好“红顶商人”,也让“富一代”们自己更多一只“红顶光环”。诚然,呼吁政府出资培养“富二代”的“富一代”们并没有这样说,但这并不是“诛心之论”,因为除此之外,从逻辑上很难再推断出并不缺钱、也明知政府并非“清华大学”的“富一代”们,何以非要呼吁由政府出资来集训“富二代”。
从事“富二代”教育研究的专家林皓琪曾指出,一些民营企业家的下一代,与外界交际甚少,缺乏相应的交际能力,在一些聚会中,这些“后起之秀”往往在向政府部门有关人员敬酒后,就悄悄离开,不愿意与老一辈企业家进行交流、探讨。其实,这恰恰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富一代”们很重视与“政府部门人员”的关系,因此,尽管“富二代”们“交际能力差”,甚至不愿与老一辈交流,但还是必须懂得向“政府部门人员敬酒”,可见“政府部门人员”在这些民营企业家们心目中的分量。
批评的矛头当然不应全部指向那些“富一代”的民营企业家,这种种现象中,其实暴露的是一个客观的现实环境——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仍然很不健全,民主法治亦不够健全,行政权力对市场的干预能力还是很大、很强。
当然,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有一种反思的声音认为,市场自由主义破产了,市场还是需要政府强有力的调控能力。不过,政府对市场的调控能力,与官员利用职权对市场的干预能力,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前者是一种政府职能,后者则是一种市场和法治的缺陷,还是腐败的隐患所在。民营企业的生存、发展、壮大,不是靠市场的正当竞争,而要靠与政府部门的关系,这本身就暴露了民营企业生存发展的环境之恶劣,市场待遇之不公。
由是观之,“富一代”呼吁政府出资集训“富二代”,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们未必相信政府出资就能培养出优秀的企业接班人,但他们深信“背靠大树好乘凉”。就民营企业家们自身来说,这种想法固然并不值得提倡,因为企业的发展、壮大和持续繁荣,归根到底还是要靠市场。但对于政府、社会各界来说,这却是一种警醒。必须继续加快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推进民主法治,遏制商业腐败,让“政府部门人员”作为服务者,对企业的生存发展不再显得那么重要,让“富一代”和“富二代”们,不必非得向“政府部门人员”“敬酒”不可。唯有如此,企业才能健康发展,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和体系才能逐步建立。有了真正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体系,企业的接班人自然就能做到“能者上”,“富二代”也就不再会是民营企业持续繁荣的“痛脚”了。娄底市纪委 邓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