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红十字会万元餐:不吃善款吃公款?

人民网   人民网   2011/4/25 11:11:31【字体: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近日一张近万元的餐饮发票将上海卢湾区红十字会和红十字会系统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4月15日,有网友在微博贴出了一张付款单位为“上海市卢湾区红十字会”的餐饮发票,这张消费了9859元的发票一经公布,很快被上万网友转发,网友基本上呈一边倒的质疑之势,要求红十字会给个说法。4月16日,上海市红十字会通报调查及处理情况,称“资金为工作业务经费,并非救灾救助款”,“超标部分由个人承担”。但这一风波并未就此平息,网友们认为,“并非救灾救助款”的说法和“超支部分由个人承担”的处理结果均难以令人信服,红十字会“万元餐”事件无疑加重了我国慈善机构的公信危机。网友期待,从技术上、管理上不断提升慈善组织的透明度、强化对慈善组织的监督。

  “并非救灾救助款”“超标准公务接待”的说法受到批评。上海市红十字会在高额消费发票被曝光后迅速反应和作出处理获得网友肯定,但称“高额餐费”是“公务接待”,“并非救灾救助款”的说法被认为是在玩文字游戏,还是激起了不少网友对公款吃喝的不满。网友“星海在荡漾”质疑,红十字会一再强调“天价饭”使用的是“工作经费”而不是救灾救助款,专家也说这属于行政违规,与滥用捐款没有关系,可是,真的“没有关系”吗?一言一行可以看出一个人或组织的作风,而作风不会只体现在工作中的某一个环节。很难想象,敢到高级酒店铺张浪费的人们,如何会在慈善工作中厉行节约。网友“侠之大者”提出:“作为官方慈善机构,红十字会可以有‘公务接待’、‘公款支出’,却不应该有官气。面对公众的质疑,只一句‘超标准公务接待’这样倨傲的解释,并不能弥合高额餐饮费对自身公信力的伤害。”

  “万元餐”事件不能止于退款了事。网友认为,红十字会对这种奢侈消费、严重超标消费行为的处理,不能仅仅停留在超额部分“个人承担,予以退回”上。网友“马骝山”对此事有一系列追问:“请公布:这个吃喝招待是一个什么公务活动,与哪个或哪几个相关协会商洽何种工作,参加的17人都是谁?商洽时间有多久?事情有何眉目?‘工作业务经费’何处而来?是善款管理费用,还是财政拨付款项?……”还有网友认为,上海市红十字会公布的处理信息不全,定性模糊,处罚欠缺,有化解焦点、掩护过关的嫌疑,应该公布进一步的处理结果。网友还建议,对此类引起全国性反响的重大事件应责成纪检、司法等部门及早介入,以正视听,确保公平,杜绝类似“自查自纠”的闹剧抢先搅局。

  红十字会“天价餐费”严重影响了公益慈善机构、慈善事业的公信力。网友普遍认为,上海市卢湾区红十字会此番奢华餐费,较之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影响更为恶劣。网友“会三字”提出,全国那么多的红十字会,存有此类问题的不会是卢湾区一家。网友“妮天健”说,红十字会“万元餐”发票的出现,践踏了厉行节约、将每一分钱都用在救灾救助等人道主义事业上的红十字会精神。如此奢侈浪费的人,又如何能做好慈善这种爱心事业?网友“三更听雨”心痛地说:“身为公益慈善组织的红十字会,公款吃喝起来,岂能也如此极尽铺张奢靡之能事?这样一个缺乏足够低廉清廉的慈善现实,不仅会严重损害具体慈善组织的慈善形象,更会严重挫伤广大社会公众投身慈善事业的慈善之心,让人们不断怀疑、远离甚至拒斥慈善。”

  网友希望慈善公益组织全面公布财务收支信息,接受公众的实质性监督。网友“天净沙”认为,慈善组织建立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不仅是确保慈善事业健康运作的必须,也是取得公众信任和尊重的关键。此次风波正是目前公益事业不透明带来的弊端,在公众对行业不甚明了的情况下,一旦某一家出了问题,就会造成公众对整个行业的质疑。他建议,将慈善机构置于公众监督之下,每一笔善款的流向,慈善机构自身运作所需的每一笔经费支出,机构人员构成如何,日常工作经费支出多少,甚至内部管理者的收入等等,都必须向全社会公开。建立公益举报机制,以便工作人员发现问题,及时举报。建立健全的执行和反馈机制,一旦接到举报就立刻开展现场调查,一有结果,及时反馈。(记者 孙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