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林 武:切实提高党政机关执行力

    2011/5/13 11:14:05【字体: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强效能建设 狠抓工作落实

切实提高党政机关执行力

——在全市效能制度落实年暨“关注民生、服务民众”专项行动动员会上的讲话

市委书记  林 武

(2011年3月30日)

同志们:

今天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动员和部署全市效能制度落实年和“关注民生、服务民众”专项行动,集中交办一批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事项。刚才,善明同志宣读了两个活动的方案,硕辅同志对重点事项进行了交办,大家务必加紧落实。做好这三项工作,根本点是个执行力问题,即依靠执行力来推动三项工作落实,也通过这些工作落实,来切实提高党政机关的执行力。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要充分认识提升执行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执行力是党和政府的生命力,是加快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执政为民的实践能力。近年来,我市以领导干部问责常态化、实施刚性收费、规范权力运行、加强重点岗位监督为重点,在提升执行力制度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制订出台了系列制度,狠抓了制度落实和问责追究。2009年以来全市共问责立案96起,责任追究277人,通过问责落实,推动了工作,促进了发展。但这些数字也表明我们各级在执行力上确实存在明显问题。据多方面的反映,现在仍有某些部门、某些干部,该执行的决策不执行,该履行的职责不履行,该落实的政策不落实,该搞好的工作不搞好,严重损害党委政府的形象和娄底的发展环境。这些问题的存在,反映出当前我市执行力建设形势的严峻性,任务的紧迫性。大家必须从执政的高度、发展的高度来认识执行力建设的问题。

1、提升执行力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执政能力包括决策力和执行力。提高执政能力,对于基层来说,最主要、最关键的是要提高党政机关执行力,从根本上提高干部贯彻落实决策、执行政策的能力。从我市的实践看,市委、市政府的一些决策,由于执行力问题,没有贯彻落实到位。表现在:一是落实决策走形式,习惯于照抄照搬,以文件贯彻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二是执行政策看功利,有利的就执行,不利的就不执行,本位主义、部门主义凌驾于大局之上,甚至国家的惠民资金都要千方百计去大捞一把;三是开展工作装样子,没有担当责任的精神,缺乏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有的还推诿扯皮,回避矛盾,致使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得不到解决,一些重要工作指标长期得不到落实。这些问题从局部或个体来看,是工作落实问题,但从全局和整体来看,是执行力的问题,是个执政能力的问题。我们反复强调要大力增强执政能力,当务之急就是要破解执行力问题,扫除执行障碍,切实解决这些执行力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和各项政策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2、提升执行力是娄底科学发展、加速赶超的迫切需要。这些年,市委审时度势,在总结娄底经济社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发展、加速赶超”的总体战略,明确了“工业主导、基础先行、项目带动、协调发展”的战略重点和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对接融入长株潭为路径的基本思路,科学制订了“十二五”规划,绘就了全市科学发展、加速赶超的宏伟蓝图。然而,蓝图要变为现实,关键要看我们的执行力。有了强有力的执行,全市上下才能按着既定的方针和路线,群策群力,一项一项把工作抓落实,把目标任务完成好;才能摒弃杂念,排除阻力,一门心思搞建设、促发展;才能着眼全局和长远,奋力进取,抢占发展先机,增强区域竞争力,努力实现加速赶超的宏伟目标。

3、提升执行力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目前,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已经成为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最大期盼。人民群众期待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期待党政机关依法行政,切实提高办事效率;期待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公开、公平、公正地为人民群众服好务。他们最痛恨的是不作为、乱作为、缓作为和由此滋生的腐败现象,以及党的政策得不到落实、自身权益得不到保障。人民群众的期盼就是党和政府的执政指向和施政追求,谁违背人民群众的期盼必将最终被人民群众所抛弃。我们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提高执行力,事关民计民生,有利于更好地落实上级强农惠民政策,有利于更好地加快发展造福人民,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和谐增进福祉。可以说,执行力对党委政府来说是个工作上的问题,而对人民群众来说是个事关切身利益的问题,是个对领导者好坏做出判断与选择的问题,只有不断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新要求,不断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我们的工作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党的事业才能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二、要重点突破,整体推进执行力建设

提高执行力,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抓住关键环节,强力推进。当前,重点要在规范权力运行、惠民政策执行和决策落实方面予以突破。

(一)规范权力运行,在机关效能制度落实上下功夫

规范权力运行制度建设既是建设廉洁、高效、服务和法治政府的保证,也是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重要内容。省委、省政府对规范权力运行制度建设工作非常重视,第一次把今年确定为“效能制度落实年”。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切实落实省市相关精神,以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为目标,以完善和落实制度为手段,以突出制约权力节点为核心,以公开权力运行结果为保障,以抓好党政正职权力监督为示范,全面推进制度建设工作。

1、要不折不扣地完成工作任务。总体上,各部门要按照工作方案的要求,坚持阶段性目标和战略性目标相结合,实施工程式推进。要快速抓启动,确保在5月底前完成对市直单位上报的规范权力运行制度文本、廉政风险点目录、内控机制、政务公开措施进行审查确认。要大力抓落实,有关单位在9月底前要将规范权力运行制度文本进行修订完善并公开,狠抓制度落实。要严格抓督查,10月份要对各单位加强党政正职和权力运行重要节点监督工作的监督检查。对成功的经验予以推广,发现的问题该通报的通报,该问责的严肃问责。各单位要科学统筹安排,严格按照这个时间表推进,阶段性工作目标只能提前,不能推后。

2、要抓住工作重点大胆突破。要紧密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查找廉政风险点,完善内控机制。一是清理职权底数和依据。要按照职权法定、权责统一的要求,对法定授权和委托的组织、对社会或其他机关行使行政审批权和社会经济管理权等,进行逐项的梳理,摸清职权的底数和来源依据,并科学合理的进行分类登记。二是查找权力风险点。认真总结分析权力的重要部位、薄弱环节和风险程度,查找权力运行中的机制缺陷、管理漏洞等问题,确定风险等级,加强风险分级管理制度,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三是完善内控机制。综合运用教育、制度、监督、查处等手段,并与电子政务、电子监察系统建设有机结合,利用“机制+科技”防控模式,做到权力运行到哪里,防范措施跟踪到哪里。四是实行动态防控。根据在定期排查和日常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不断修正廉政风险的等级,完善防控手段和措施。通过查找“风险”,让干部知道“危险”;通过“控险”,让干部不能“涉险”;通过“示险”,让干部不敢“冒险”,从而给干部上好“保险”。

3、要切实抓好“六化”要求的落实。省委、省政府为规范权力运行,明确提出了要实现权力配置科学化、裁量标准化、程序规范化、过程便捷化、操作公开化、权力运行网络化的总体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把这“六化”要求贯彻落实到效能制度落实年的始终。一是建立权力分解和制衡机制。对权力进行科学分解和配置,着力解决权力过于集中而又缺少制约的问题。特别是在党政正职的权力规范上,要以坚持民主集中制为根本,以合理配权、规范用权为基本方法,突出对人事、财务、工程建设和重大决策等权力节点的监督。严格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认真落实党政正职“末位表态”制,全面实行党政正职“三个不直接分管”制度,加强对班子其他成员分管的人事、财政(务)、工程项目等重要工作的领导和监督,在班子内部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权力约束机制。二是突出高效便民。通过清权、确权、分权,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间等措施,实现审批流程最简、审批时限最短、服务对象最方便。三是实现全程公开透明。把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以外的权力运行制度以及实施和结果全部向社会公开。尤其是财政预算、重大项目安排、行政许可办理、政府采购和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都要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的监督。四是充分运用现代化手段。把电子政务作为执行制度的有效载体,科学设计电子政务流程和电子监察节点,推进网上申报、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最终实现权力在网上运行,监督在机器上执行,绩效评估在网络上自动生成。

(二)开展专项整治,在切实解决突出问题上下功夫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为民担当,风雨可渡。”要把发展目标定格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肩负起民生的责任,扎实推进“关注民生、服务民众”专项行动,认真纠正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用实际行动赢得老百姓的真诚拥护。

1、坚持全面清理与突出重点相结合。专项行动涉及范围广,情况比较复杂,必须做好全面清理工作。在治理范围上,各部门各单位要对2009年以来中央、省、市各级安排、投入、实施的低保、医保、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养老保险和2008年以来就业培训等专项资金的管理、拨付、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清理,坚决防止专项行动搞形式、走过场。在清理中要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要突出重点,抓住保障对象、操作程序、收费来源、资金筹集和拔付、财务管理等关键环节,追根溯源,严格核查,切实纠正影响专项资金安全有效使用和侵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2、坚持自查自纠与分类处置相结合。各相关部门单位要以积极、认真、负责、求实的态度对待这项工作,严格按照工作方案的要求,对本部门和单位负责管理、拨付、使用、实施的专项资金进行自查,通过自查自纠切实解决专项资金运行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对清查中发现的问题,要认真纠正、处理,并及时上报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本单位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及时上报市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由市里统一研究拿出处理办法。对存在问题能够自查自纠的单位可免于或从轻处理,对在自查自纠中弄虚作假的要从重处理。要根据初查掌握的情况有针对性地组织重点检查,对资金发放不及时的,责成相关单位及时足额补发到位;对挪用、挤占资金的,追究相关单位与责任人员的责任;对贪污、侵占、私分资金的,依法依规立案查处。对违反基金、资金管理、分配、使用规定要求的,限期整改并通报批评,对相关单位和领导启动问责程序,确保不走过场。

3、坚持问题整改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整改落实是这次专项清理监察行动取得成效的关键,各地既要对查找出来的问题迅速、彻底整改,又要做到汲取教训,举一反三,健全制度,防微杜渐。同时,要建立定期专项行政监察制度,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低保、社保等监察活动,使之常态化、制度化,从源头上防止低保、社保等资金出现违规违纪的问题。

(三)狠抓决策落实,在确保政令畅通上下功夫

年初,我们出台了《娄底市切实增强执行力确保政令畅通的督查问责办法》,这是市委、市政府加强决策落实,确保政令畅通的重要举措。前不久,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对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和重点任务进行了梳理,列出了8项事关发展大局、亟需快速推进的重点工作。刚才,硕辅同志代表市委、市政府进行了集中交办。这些工作任务都是硬任务、硬指标,我的意思,这几个交办件和今后的交办件,以及市委、市政府交付的重点工作,都要与责任单位的考核挂钩,与责任人的位子挂钩,谁不动工作,就动谁的位子。相关单位和部门务必采取硬措施,目标再明确,任务再落实,做到定人头、定任务、定时间、定要求,使各项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目标化,目标任务具体化,具体工作时序化。要敢于突破思维定势和传统经验的束缚,善于理解领悟上级政策与精神,善于创新观念、思路、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确保执行的力度更大、速度更快、效果更好。要保持一股共产党人的“精、气、神”,有一种干不好活就睡不好觉,干不成事就吃不香饭的责任意识,瘦几斤肉,出几身汗,切实把各项政策措施一项一项执行到位,把各个重点项目一项一项推进到位,把各项工作一项一项落实到位,真正干一件成一件,件件落实。

三、要真抓实干,在提升执行力上取得实效

今天部署的三项工作能否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既是对我市各级党政机关执行力的一次检验,同时又是加强执行力建设的新的起点。各级各部门务必按照活动方案的要求,坚持真抓实干,敢于动真碰硬,以过硬的作风和扎实的工作举措,推进党政机关执行力建设。

第一,抓领导保障。执行力的问题,说到底是领导干部的问题。当前,一些制度失范,政策和决策被“阳奉阴违”,没有落实到位,与我们领导干部的态度和行为有很大关系。因此,要强化领导干部抓执行力建设的责任,明确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具体细化各级领导干部在制度执行方面的责任,出台操作性强的问责条款,对执行力出现较大问题的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问责。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要切实负起执行力建设的责任,既要以身作则搞好示范带头,又要团结好班子做到整体提升,带动和推进执行力建设,确保政令畅通。纪检部门要搞好组织协调,确保工作有序开展。

第二,抓督促推动。有关职能部门要紧紧抓住“不落实的事”,严肃批评“不落实的人”,积极做好督促检查,确保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落到实处。要做到督查和自查相结合,明查和暗访相结合,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全面检查和个别抽查相结合,日常督查与专项督查相结合,及时了解各级各部门对落实会议任务的有关情况,掌握工作进度,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要重视督查结果的运用,将检查情况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评、政府绩效评估、政风行风测评挂钩,列入干部的绩效考核,作为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把各级干部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娄底科学发展上来。

第三,抓教育引导。各级新闻单位要大力宣传执行力建设。主要媒体要开辟专栏、专题讨论,大力营造全市加强执行力建设的舆论氛围。要加强典型引导和反面警示教育。对执行力强、工作实绩突出、群众口碑好的典型,要大张旗鼓的宣传表彰,对其中的优秀干部要大胆提拔使用,放到重要岗位锻炼,发挥更大的作用。对不想干事、不能干事,甚至干坏事的干部,对工作不力、失职渎职、不作为、缓作为、乱作为的行为,要严格问责,严肃查处。特别是对那些群众反映强烈、屡教不改、我行我素不听招呼的干部,纪检部门一定要抓几个反面典型出来。通过正反典型的教育和警示,形成良好的政务秩序和风气。

第四,抓机制完善。增强创新意识,在加强党政正职监督、防范廉政风险、权力运行结果公开、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等方面,探索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切实增强执行力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加大工作总结力度,对好的做法认真总结,巩固成果,形成制度,确保长效。

同志们,加强执行力建设,是提升行政效能、优化发展环境的重大举措,事关民计民生和娄底发展大局。我们要坚定信心,下定决心,真抓实干,务实作为,从我做起,从日常做起,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推动全市执行力建设上到一个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