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以此次公开述廉为契机,把述廉与考德统一起来,对干部的德、才、勤、绩、廉进行全面考察、客观评价和准确把握,为选好人、用准人奠定坚实基础。”
四月的长沙,阳光灿烂,清风朗朗。领导与群众坦诚相见、真诚交流的场景又在星城热烈上演,干净干事、为民执政成为时下全市领导干部的“口头禅”和“座右铭”。
“现在,我就个人履行‘一岗双责’和廉洁自律情况向大会进行报告,请予以评议……”继去年10月全市开展市、区县(市)党委主要负责人公开述廉之后,长沙再次大胆创新,将这一方式作为区县(市)党委换届干部考察的“试金石”。通过公开、透明的“廉政体检”,为领导干部的官德和廉情“问诊”、“号脉”。全市9个区县(市)党委、政府146名领导班子成员悉数向干部群众公开自己的廉情家底,接受检阅和评价。个人述廉、联合巡查、组织核实、意见反馈,周密严谨、环环相扣;党内、人大、政协、民主党派等各方监督力量严格核查,一丝不苟;向群众公开举报电话、邮箱和信箱,阳光监督,把权力运行和从政行为置于广泛监督之下,从内容、方式和途径上对干部考“德”的积极探索和尝试,给公开述廉注入了新的内涵和使命。
换届考察先问德评廉
——一项事关全局的长远谋略
201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喜庆之年,“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地方党委的换届之年,也是长沙建成“两型”城市、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之年。干部队伍是否务实、清廉决定事业的成败。在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上来”。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今年换届考察中选任干部的首要原则。而传统形式的考察相对封闭,往往可能囿于一隅,考察范围上,注重干部的工作圈,易忽视其社交圈、生活圈;考察层面上,注重干部所在单位的人员,易忽视其工作管理、服务对象和有紧密联系的人员,注重向上级、同级了解,易忽略基层群众的反映;考察内容上,注重对工作实绩的了解,易忽视对道德品质的了解。由于考察评价干部方式不够完善等方面的原因,当前,各地用人失察仍在一定程度存在,去年底中组部印发的12起违规违纪用人典型案件通报中,首当其冲的王安武就是“带病提拔”的典型。如何避免干部任用中“带病上岗”、“带病提拔”现象成为当前亟待破解的难题。
“官人惟贤,政所以治也”,树立良好的用人导向,强化对领导干部“官德”的监督,一直是长沙决策者们思虑和躬行的战略课题。去年的公开述廉开创了行之有效的“长沙模式”,变述职述廉为单独述廉,内容紧扣工程招投标、资金安排、资产处置等敏感问题,实现了监督力量的内外结合、上下结合,监督方式上注重述查结合、评改结合。“提高了透明度,扩大了参与面,增强了约束力”,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干净才能干事”,对领导干部进行立体、全面、客观的考察和认识,正是公开述廉与换届考察的最佳契合点。市委主要领导果断决策,拓展机制,将各区县(市)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公开述廉作为县级党委换届考察干部“德”与“廉”的一个重要内容,把“考德”、“评廉”放在干部考核评价内容之先。公开述廉在区县(市)强力推进、全面铺开。
干部廉不廉群众最有话语权
——一次干部考评的有益尝试
“有德无才会误事,有才无德会坏事。”作为一个地方的领导者、决策层,廉洁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素质,公开述廉彰显的不仅是个人接受群众监督的勇气和诚意,更是取信于民的途径与桥梁。实践证明,人民群众参与监督越广泛,留给腐败的空间就越小。把评判权和话语权交给普通干部群众成为这次公开述廉的最大亮点。评价干部廉不廉、行不行,又多了一道关口。
“没有用不正当手段为他人谋取职位。”
“严格按制度办事,没有利用职权打过招呼、批过条子。”
“存在接受土特产和礼品的现象。”
“存在公车私用的情况。”
4月6日到8日,9个区县(市)委先后召开全体(扩大)会议,在庄重严肃的氛围中,各区县(市)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均以书面或口头形式在会上公开述廉,向由党内、人大、政协、民主党派等监督者组成的“评审团”报告个人廉情。大到岗位职责、干部任用、工程招投标,小到家里婚丧喜庆事宜操办、是否收受红包礼金等等,不论是“工作圈”、“生活圈”还是“社交圈”,凡是涉及到廉政方面的事情都要“晾”出来。“使述廉者自觉在监督下行使权力,使干部选拔任用在监督下公开透明。”市纪委负责这项工作的领导一针见血地指出:对述廉内容的审核、评议情况干部群众全程参与,所述内容是否全面,是否属实他们自有评判。一位上台述廉的领导干部感慨:“我们面对的是领导、单位职工、群众代表,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谁做了什么没做什么都清楚,弄虚作假很容易被揭穿。”一些参与会议的听众也坦言:“我们会前就拿到了领导的述廉报告,谁最有底气,谁最实在,谁有遮掩,我们心里都有一杆秤。”李淑环是一名街道干部、人大代表,作为公开述廉巡查组的成员,她走访了20多家单位,对领导们述廉内容的真实性进行考证。她对这种方式的评价是“新、实、好”——“解决了监督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据了解,4月7日开始,市、区县(市)两级党内、人大、政协、党派等组成联合巡查组,分赴述廉对象所在单位、所联系和分管或者联系较多的部门、单位和群体对照述廉报告收集意见并予以核实,共召开座谈会125次,走访单位577个,个别谈话4071人。同时,各区县(市)分别设立公开述廉监督举报电话、举报邮箱、信箱等,广泛收集有关情况。宁乡县巡查组成员杨罗先欣慰地对记者说:“我感觉阳光述廉评出的不仅是政府领导干部的廉洁情况,还评出了我们当家作主和民主监督的责任感、自豪感!”乡镇干部王国良也谈了自己的感受:“监督参与面广,评判准确度高,深受欢迎,深受感动,群众对此认可度很高。”
在巡查走访中,工作人员收集了不少“诤言”,有中肯的意见、合理的建议,也有尖锐的批评。“不能因为饮酒而影响工作”,“领导干部不应该打‘带意思’的牌”……一条条、一件件在大会上原汁原味地反馈给述廉对象,不留情面的批评和意见令人如坐针毡,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则欣然接受。紧接着的是对述廉情况进行民主测评,现场的每个人都投出了自己神圣的一票。会后有人感慨:“这次让领导干部受到了触动。”“用公开述廉的形式专门进行换届考廉考德,让我们普通干部群众真正有了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话语权。”
评议结果与任用奖惩“息息相关”
——一道遏制“带病”上岗、提拔的“防火墙”
市委常委、纪委书记袁观清告诉笔者,这次公开述廉考察换届干部的廉和德,最终目的就是要拓展民主监督渠道,促进权力规范运行,防止“带病上岗”、“带病提拔”的现象出现。
曾有网友质疑:述廉过后会不会不了了之?记者从市纪委获悉,各区县(市)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公开述廉情况将及时向组织部门反馈,作为县级党委换届考察干部“德”和“廉”的一个重要内容,廉洁不过硬者不予提名和提拔任用。同时评议结果还将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和绩效考核,述廉报告、评廉结果、整改情况等均记入个人廉政档案,与其奖惩和任用直接挂钩。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严重违纪的将依纪依法查处。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陈润儿强调:“要把监督约束干部同关心保护干部统一起来。”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真相是这次公开述廉的重要原则。“他的女儿在国外读书,夫妻俩经常出国(境)。”巡查组在一次走访中曾接到这样一起反映,有群众质疑这位领导干部为“裸官”。经查核证实,他的女儿在国外读书,其本人为正当因公出国(境),妻子是个人出国(境)旅游,不属“裸官”性质,从而消除了举报人的疑惑。“在这次述廉巡查中,我们这次共收到各类反映、举报、意见和建议29条。”一位市纪委工作人员介绍,经初步甄别、核实,他们已澄清、转办11条,其余举报和意见正在进一步调查。在与干部群众交谈中,笔者深切感受到,监督者出以公心,述廉者胸怀坦荡,干部与群众的心理距离进一步缩短。“以前不了解,作为县长原来他顶着这么大的压力和阻力,为县里争取净增利益1个多亿,由衷钦佩!”“这次了解了平日接触不到的细节,书记原来是个这么务实亲民的人。”“他到我们这儿以后,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位网友跟帖评论:以公开促公正、以透明保廉明,这的确是一种新气象,是一项了不起的创举。
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增强廉洁从政的内在自觉是公开述廉的最根本的“功效”。不论对述廉者还是监督者来说,公开述廉都是一场生动而深刻的廉洁从政警示教育。一些述廉者深有感慨:“就像是一次赶考。述廉报告的撰写,是一次深刻的自我反省过程,上台述廉是一次接受监督和检阅的过程,以后将更加规范自己的行为。”“说心里话,这次述廉的确让人感到一种压力,既是自律,更是他律。”“述廉报告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承诺和誓言,是规范行使权力的‘紧箍咒’。”监督者亦感同身受,“听取述廉报告、监督别人,其实就是一堂最生动的廉政课”、“廉政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的自觉行为和准则!”
只有始终保持对权力的敬畏感、对守纪的自律性,反腐倡廉才能形成长效机制。市委革故鼎新,大胆变革换届考廉机制,昭示的是严明吏治的决心、选廉重德的诚意和敢为人先的胆魄与底气,必将在长沙形成“能”者上、“庸”者让、“贪”者下,干部干净干事业、群众满意得实惠的良好局面,为实现“十二五”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提供有力的政治和纪律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