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小碧乡政府和各村村部,一股浓郁的廉政文化气息迎面扑来,前面可见内容丰富的廉政文化长廊,后面又有数据翔实的党务公开栏,旁边还挂着一个个配着生动图片的廉政公益广告。放眼望去,让人耳目清新,沉浸其中,能感受到心灵的触动,仔细体味,似乎那警示之钟正在敲响,又似乎干部们忙碌的身影、真挚的眼神、热情的服务、良好的工作作风就展现在眼前……近年来,小碧乡党委从廉政文化入手,通过多措并举促进干部作风转变、群众观念更新、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以廉政文化建设为切入点树立良好形象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和动力,有正确的思想才有正确的行动。为进一步推动廉政文化宣传教育、统一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该乡采取“以小搏大、以虚促实”的方式,形成强大宣传阵势。
在乡机关,通过张贴廉政警言警句、设置廉政飞信平台,建设廉政文化长廊等覆盖面广、利用率高、易于接受的方式构建廉政宣传网络;在学校,通过编唱廉政顺口溜,开展廉政征文等形式,促使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各村和农户家庭,通过印发廉政宣传资料,创作反腐倡廉“三字经”、小漫画,评选文明家庭等形式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另外,该乡还注重将廉政文化建设寓于各项具体工作之中。如严格落实《娄底市娄星区机关效能建设突出问题及厉行节约不当行为问责办法》,在机关办公楼、食堂等醒目位置设置禁烟、禁酒令,于无形中约束干部行为;在娄长韶高速公路征地拆迁工作中,向所有拆迁户和村、组公开承诺“不吃群众一餐饭、不抽群众一根烟、不喝群众一杯酒”,依法按政策进行征拆工作,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好评。
通过抓宣传,抓教育,抓引导,干部和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思想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自身行为得到不断规范,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提升,社会风气进一步好转,为全乡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以党务公开为着力点打造阳光政府
该乡在形式和内容上都积极践行“将权力运行于公众中、向百姓交份明白的答卷”。从形式上来看,该乡高度重视党务公开工作,对所有需要公开的内容及项目进行了整理和汇总审核,并将公开栏设立在群众便于阅览的地方,公开内容主要包括财务收支情况、计划生育管理情况、低保和救灾救济款物发放情况、土地使用和宅基地审批情况、重大决策公开等,同时,建立党务政务公开民主议事簿、建议意见簿等台账资料进行民情登记和意见反馈;开通监督举报电话,及时发现和纠正党务政务公开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设立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把村级重大事务的决定权、监督权交给群众,使群众没有疑虑。
从内容上来看,该乡始终贯彻将权力运行于阳光下。如在征地拆迁工作中,拆迁协议做到了公开、透明、公正,同时建立了村级财务代管中心,将征地拆迁补偿资金划拨到村财管中心统一开设的账户,并设立监督部门,对于拆迁协议各拆迁户之间能相互了解且没人提出异议,而拆迁款也能依法依程序及时到位,群众比以往更加信服党委和政府,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共有近130栋房屋倒地,实现了高速征拆与和谐征迁。在村支两委换届选举中,小碧乡狠抓换届前的村务公开和财务公开,确保各个村都在规定时间内公开村务和财务,然后再进行换届选举工作。通过此举,该乡畅通了干群沟通渠道,化解了因群众误会而产生的矛盾,成为娄星区最早完成换届选举且能稳步过渡的一个乡镇。
坚持阳光行政,坚持群众参与,坚持以党务、政务公开强化监督、促进整改,这不仅推动了领导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规范了机关权力运行,增强了工作透明度,也提高了群众的监督热情,改进了干部的工作作风,密切了干部与群众的关系,促进了社会和谐。
以良好作风为落脚点促进工作成效
该乡始终把群众所想、所盼、所需和上级的重大决策部署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发展重点项目、狠抓农业生产、开拓民营经济、维护社会稳定、建立便民服务中心、关爱弱势群体等措施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并以务实的作风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肯定。正是以过硬的作风促公开、以公开促公平、以公平促干群关系的改善,全乡在重点项目多、征地拆迁任务重的情况下,能实现项目的大力推进,上级党委政府交办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百姓利益的有效保障……也正是因为用贴近群众和务求实效的“原材料”架起干部群众沟通的桥梁,赢得了群众的信任,该乡鲜有群众投诉和越级上访的现象发生。目前,该乡廉政文化氛围初具规模,干部工作效能得到本质提升,村支两委成员办事民主、阳光、战斗力强。今年,全乡国民经济生产总值达6亿元(其中工业生产总值3.72亿元,农业生产总值2.28亿元);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新引进娄底金和海马汽车4s店等3家企业,引资达1.5亿元,顺利完成投资30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为3.1亿元;人年均纯收入为4000元,较去年增长6%;其他各项事业均在稳步推进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