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星区纪委以文化的力量 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娄星区纪委宣教室 娄星区纪委办公室 2011/12/1 9:48:42【字体:大 中 小】
娄星区纪委不断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从营造“细节反腐”氛围、注重实践养成、强化机制保障等方面创新方式方法,力求在一般性工作中寻找亮点,在常规性工作中把握规律,在普遍性工作中抓出特色,切实把反腐倡廉建设推向深入。
一、营造“细节反腐”氛围,发挥廉政文化的导向作用
娄星区纪委依托网络媒体力量,着力在社会各层面培植廉政意识,着重在细节上治理腐败,全区“倡廉、学廉、崇廉、助廉”气氛蔚然成风。
积极借助网络媒体等新载体,营造“细节反腐”浓厚氛围。一方面,在反腐败协调办案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信息资源,引导正确的社会舆论,联合娄星区检察院形成全区反腐败联合协调预防机制,建立警示教育内网信息平台,制定《娄星区纪委、检察院警示教育内网信息平台实施方案》,警示教育内网信息平台主要设置、文件精神传达、廉政动态、法律法规学习、警示教育、理论研讨、业务咨询、工作交流及村财民理乡监管等八大版块。各乡镇办事处、区直机关根据区纪委和区人民检察院提供的文件及学习资料组织对本单位干部职工进行警示教育、提出法律咨询。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娄星区手机报的优势,每周一至周五早上8:00向党员领导干部发送廉政名言警句和区纪委的最新工作动态,让全区领导干部便捷快速地掌握反腐最新信息,自觉加入到反腐倡廉的建设中来,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教育作用。
广泛开展廉政文化宣教活动,培植“细节反腐”全民意识。“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娄星区纪委在各阶层深入培植廉政意识,营造一个广泛自觉的反腐败氛围:在机关办公场所播放警言警句、向党员干部发送廉政短信、给领导干部赠送个性化廉政警句台历、开展“以学助廉”、“以考促廉”、“以孝宣廉”等各具特色的活动,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受到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中央重要媒体的高度关注。在中小学校园树立“公民道德规范”宣传牌,开展讲廉洁小故事,创作廉政小漫画、唱廉政歌曲等主题活动,邀请老干部讲述廉政故事,促进学生树立廉洁意识。组织大同芙蓉、新地置业等企业开展了“反腐倡廉,做企业主人”主题活动,把廉政文化进企业活动与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结合起来,促进企业遵纪守法。与干部职工家属签订了“家庭助廉承诺”,不断提高“自廉助廉”意识,促进廉政家庭建设。社区开展社区廉政文化角、廉政警句街、廉政知识长廊、廉政作品室建设活动,促进廉政文化进社区。利用移动通讯平台和飞信向乡镇、村组两级干部发送“廉政短信”,内容包含廉政语录、时政热点等内容,推动各级干部反腐倡廉、从我做起。向全区广大农村家庭发放“树清廉家风、建文明家庭”倡议书50000余份,倡导广大家庭成员特别是乡镇、村组干部家庭成员当好廉政法规的“宣传员”、“守门员”、“监督员”, 促进农村廉政建设。
二、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发挥廉政文化的渗透作用
以廉政文化促使群众享有更多的“话语权”。“细节决定成败”,娄星区纪委着重在细节上反腐,出台《娄底市娄星区机关效能建设突出问题及厉行节约不当行为问责办法》,下达“严禁公务接待中餐喝酒”、“严禁发放整包香烟”等禁烟、禁酒令,彻底改变了以往“烟酒不是贪”的意识、改变了以往干部上班酒气熏天的现象,机关作风、干部形象、干群关系得到很大改善,创造了风清气正、从细节入手的反腐社会氛围。全区全年节约烟酒接待费开支100余万元。如万宝镇政府门口小卖部的老板反映:“以往过节的时候,镇里拿烟都是几条几条甚至成箱的拿,今年一共才拿了几包烟。”小碧乡在娄长韶高速公路征地拆迁工作中,向所有拆迁户和村、组公开承诺“不吃群众一餐饭、不抽群众一根烟、不喝群众一杯酒”,严格按政策进行征拆工作,各拆迁户之间也可以相互了解拆迁协议。群众反映“现在的干部作风好了,不抽我们一根烟,不吃我们一餐饭,这样的干部我们才信得过。”通过以过硬的作风促公开、以公开促公平、以公平促干群关系,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共有近130栋房屋倒地,没有一个拆迁户上访。
以廉政文化促使群众享有更多的“决定权”。2010年以来,娄星区纪委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城乡低保审批把关不严、享受对象不公等问题,深入开展城乡低保清理整顿效能监察,将原享受低保对象全面核实、重新认定。按照“书面申请—入户调查—民主评议—三榜公示初定员—逐级审批—资金发放”流程进行。入户调查必须由两名以上工作人员一同入户,民主评议由本村干部和村代表合计30人以上参加评议,采取逐个酝酿讨论、无记名投票决定、当场宣布结果的方式进行,实行“三榜公示”制度:初榜没有名单的二榜不能进,二审被审出的三榜不能批,进入第三榜的将申请对象的详细信息予以公示。经过重新“洗牌”,共清理整顿出不符合条件的城乡低保对象4214户计9999人,新增城乡低保对象700户计1784人,力争做到“应保尽保,不应保的坚决不保”,领导干部“以贪为耻,以廉为荣”,数十名基层干部在低保清理整顿过程主动退出或动员亲属退出享受低保待遇,有效纠正了“开着小车吃低保、住着高楼吃低保、基层干部吃低保”等人情保、关系保、指令保现象。其经验做法被《中国纪检监察报》、《党风廉政》等多家权威媒体予以推荐,今年10月河南省源汇区纪委和民政局相关同志来我区就低保清理整顿和廉政文化教育等工作来我委局学习取经。
以廉政文化促使群众享有更多的“知情权”。全区各乡镇办事处以村(居)支两委换届选举为契机,将党务、村务、财务、服务等各项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均公开在村(居)最显眼的地方,确保各项村(居)支工作均在阳光下运行,畅通了干群沟通渠道,化解了因群众误会而产生的矛盾,全区换届选举工作顺利完成。农村信访总量同比下降10%。同时,为提高党务公开建设水平,由区纪委组织部分同志和各乡镇办事处纪委书记赶赴江苏宿迁进行党务公开和行政效能建设方面的学习,切实提高全区党务公开工作水平。万宝、小碧的党务公开工作得到了市纪委书记王善明的高度肯定。
三、强化长效机制保障,发挥廉政文化的约束作用。
以制度建设确保廉政文化健康繁荣。出台了《娄底市娄星区领导干部任前廉政知识考试制度》,规定凡经区委常委会研究的新提拔职级人选、非领导职务改为同级领导职务的人选、新任纪委书记和纪检组长人选都要进行廉政知识考试。考试及格者,方可正式任职或提名任职,考试不及格者,可以申请补考,若成绩仍不及格,不予提名任职,并将考试成绩记入个人廉政档案。同时,建立了娄星区领导干部任前廉政知识考试动态试题库,编写了《领导干部廉政知识读本》,其内容涵盖《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娄星区领导干部问责暂行办法》等党内政策法规和党风廉政建设知识,进一步建立健全促学机制,有助于党员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权力观,确保廉政文化的正确方向。
以警示教育促进廉政文化入脑入心。2011年娄星区纪委更着重秉公执法,严查工作中违纪违规的行为,倡导廉洁奉公的社会氛围。如对长青民政室制作假资料骗取并私分廉租房补贴和低保资金的案件进行了果断处理,对涉案的6名工作人员(副科2人)予以立案调查,对长青办事处党政主要领导实行诫勉谈话,长青办事处其余涉案的工作人员由长青办事处纪工委进行立案调查。区纪委还将查处的典型案例在全区范围内予以通报,组织干部职工到娄底监狱听服刑人员现身说法与忏悔,组织观看有关警示电教片10余次,从违法违纪人员的蜕变过程中,教育党员领导干部正确处理好做人与用权的关系,进一步建立健全警示教育机制,为规范权力运行奠定了基础。
娄星区纪委将继续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一项“润物细无声”、“以虚促实”的工作来抓,从省情、市情、区情出发,因地制宜谋划,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以点带面,务实求效,切实把文化的力量作为一个强大武器来推动全区反腐倡廉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