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因此,双峰县在今年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年”活动中,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列为重要内容之一,开展重点整治。几个月以来,双峰农业局等部门在县专项整治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组织、协调下,采取了四项具体措施,确保了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
一、宣传发动敲警钟
一是在全县17个乡镇(经开新区)主要公路干线、县城主要街道、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等人口集中区域巡回宣传7天;制作宣传标牌38块;悬挂横幅30条;二是6月11日和12日在县城蔡和森广场开展集中宣传咨询活动,印发《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问答》、《减少农药残留 吃上放心蔬菜》和《市场上的问题水果及有效防范措施》等宣传资料,发放资料达3000余份,接待咨询人数达3000余人。三是向全县所有农产品生产基地、超市、批发市场的经营业主发放了《致农产品生产经营业主的一封公开信》,进一步强化“生产经营者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理念,督促企业安全生产,规范经营。四是在全县农产品生产、经营行业开展以“遵守职业道德,诚信守法经营,保障公众健康,杜绝不合格农产品为主题”的公开承诺活动,引导全县主要农产品生产、经营业主带头通过媒体向社会作出公开承诺,组织企业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接受社会公众特别是消费者的监督。五是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了县农业局的投诉举报电话,随时受理群众投诉举报,积极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农产品质量监管。通过宣传,一方面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广大群众及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消费业主的质量安全意识明显增强,全社会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氛围迅速形成。二是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犯罪行为敲响了警钟,形成了强大震慑力。
二、技术指导提水平
一是组织专家技术组深入基地、企业指导生产人员建立生产档案,指导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推广标准化生产,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彻底禁止高残留农药使用;二是在《农业科技》小报上刊登介绍农产品质量知识的文章5篇,免费发放到全县农户,计50余万份;三是在双峰电视台《农事指南》专题节目里开设农产品质量安全专栏,讲授一些实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提醒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在农产品生产、经营、消费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内容涉及水果、蔬菜、豆制品、油、米等多个方面,知识涵盖面很广且非常具有实用性,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特别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
三、重点整治严把关
一是开展农产品产地污染专项检查整治。组织调查监测全县种植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状况,特别是对“三品”认证基地环境进行了全面的检查;二是开展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专项检查整治。加强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监管,坚决杜绝违规生产、销售和使用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行为,全面开展了以甲胺磷等违禁农药兽药为重点的监督检查,严历打击违法生产、经营甲胺磷等五种禁用农药的行为;三是进行认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狠抓食品添加剂、农业投入品的使用情况检查,从源头上保障“三品”质量安全,重点检查获证单位是否使用禁(限)用农药,农药、肥料、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是否符合相关准则,蔬菜、水果采收是否符合农药安全间隔期或休药期的要求,投入品贮存是否有专人管理和适宜场所。检查必须包装的“三品”是否经包装后上市销售,产品或包装上是否标注标志和发证机构名称,标称“三品”的产品其证书是否有效,是否存在伪造、冒用、超范围使用标志等违法违规行为等;四是农产品生产基地、超市、农贸市场整治。组织对农产品生产基地、超市、城关地区农贸市场销售的农产品开展抽查监测,坚决依法查处批发市场销售不合格农产品行为。全县出动执法人员126人次,检查农资市场和企业110家次,查处案件18起,涉案总值达25.13万元。
四、监督检测保安全
加强了对全县农贸市场、超市及蔬菜水果生产基地的质量安全抽检力度,上半年对全县所有农贸市场、超市、蔬菜水果基地进行了蔬菜抽样检测,共抽取蔬菜样品1315个、水果样品450个,共计样品1765个,进行有机磷和氨基甲酸脂类农药残留检测,未检测出农残超标样品,样品农残合格率为100%,保障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