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冷水江市以构建“大群众工作格局”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市构建市、乡、村三级联动的群众工作网络,即在市委设立群众工作部,在全市16个乡镇办成立群众工作办,在全市210个村、社区建立群众工作站,同时,健全工作机制、服务机制、考核机制,以群众工作“全覆盖”促进干部作风大转变。
一、强化上下联动,健全工作网络。市、乡、村三级群众工作机构职责清晰、各司其职、无缝对接。群众工作部作为市委主管群众工作的部门,负责对全市的群众工作进行宏观策划,对全市16个群众工作办和210个群众工作站的工作进行管理、指导,协调解决在乡镇办及村一级无法解决的重大疑难问题。群众工作办是乡镇办服务群众的窗口和调度中心。群众工作站是市直有关部门常驻各村(社区)的前沿阵地,是各部门、单位直接了解社情民意的“神经末梢”,是为群众解决具体问题、面对面服务群众的服务终端。三级机构既是党委政府的常设机构,又自成体系、按“部、办、站”序列实行垂直管理。
二、紧扣社情民意,健全工作机制。一是推行集中活动与分散活动相结合。全市各市直机关单位和乡镇办组建群众工作队,由班子成员任队长,安排群众工作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同志为队员。市委群众工作部规定每个月的第一个星期为“集中工作日”,群众工作队在集中工作日必须进村入户开展工作,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做到“工作日必进”。在集中工作日,市委群众工作部、市作风办将组织力量深入村、社区督查工作队到岗情况、工作开展情况。同时,要求各群众工作队结合所驻村、社区具体情况,开展分散活动,帮助村里做好制定发展规划、推动产业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信访维稳等重点工作,做到“有事必进”。二是推行组织活动与志愿者活动相结合。各单位除按市委群众工作部要求,组织群众工作队进村入户开展工作以外,还不定期组织志愿者深入所驻村开展扶贫帮困、清扫卫生等活动。三是建立民情台账登记及逐级汇总制度。群众工作队员按照“入户走、开口问、逐项登”三步走民情登记工作法,采取地毯式走访、定期下访、接待群众来访、下发民情联系卡等多种方式对社情民意进行收集,并逐级登记到民情台账。四是建立民情分析会制度。每月底按站、办、部次序逐级召开民情分析会。对当月收集的社情民意进行分析研判,并制定相应解决方案。五是建立重大疑难事项报告及限时办结制度。群众工作站负责将所驻村的重大突发事件及重大疑难事项,及时报告群众工作办处置。确实难以妥善解决的,由群众工作部协调处理,交由各相关职能单位限时办结。
三、推行结对包干,健全服务机制。一是建立结对帮扶制度。210支群众工作队分别组织所在单位全体机关党员干部深入村居(社区)与农(居)户结对子、走亲戚、同吃同住同劳动,以一对一、一对多等多种形式,确保结对帮扶无遗漏。二是推行全程代理制度。以群众工作办、站为窗口,按照“受理—代办—回复”的流程和便民、公开、无偿的原则,由乡镇办机关干部及村支两委干部代理村(居)民办理相关行政事项。
四、开展科学考评,健全考核机制。市委将群众工作开展情况作为考核单位绩效和干部业绩的重要内容,建立以群众满意度为导向的科学考评制度。一是建立群众测评双挂钩机制。每个村(社区)每半年举行一次群众工作民意测评会,由村民代表对该区域内的群众工作开展情况(包括群众工作办、群众工作站、联村单位、驻村干部、群众工作队员、联户党员工作情况)进行综合测评,测评结果与单位的年度绩效考核挂钩,与个人的年终考核及进退流转挂钩。二是推行干部考察两延伸制度。要求干部提拔必须有群众工作经历,将对干部的考察范围延伸到群众工作一线,延伸到服务对象群体。考察干部时,充分征求被考察干部服务对象的意见,全面考察被考察干部在群众工作一线的表现。凡群众测评基本称职和不称职票超过40%的考察对象一律不予提拔重用。
群众工作全覆盖促进了干部作风的“大转变”, 带来了党群干群关系的“大改善”,带来了群众满意度的“大提升”。210个群众工作队长驻村(居)一线,为群众排忧解难;广大党员干部走出机关,深入基层,在服务群众中增强本领、赢得信赖。在半年的时间里,各级党员干部通过三级群众工作网络主动为群众办理服务事项38568件,化解信访矛盾纠纷1600多件,调配帮扶建设资金2000多万元,落实通水通路等民生项目427个,指导制定村居(社区)中长期发展规划180多个,特色化农业发展规划30多个、社会事业短期发展计划60多个。在今年上半年民调满意率排名中,冷水江市的排位大幅跃升,在湖南省128个县市区中排名第15位,比去年同期提高98个名次,为历史最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