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群众的感受

娄底廉政网   阳卫龙   2013/11/14 10:09:36【字体: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9月的一天下午,我从乡下调研回来,隐约听到从单位办公室传来一位老大娘的声音:“今天一定要见到你们书记,我是他接的访,没见到他我就绝对不会走……”
  “老人家,我们书记真的下乡去了,您的事情去信访室反映一下好吗?”办公室干部小张耐心地劝导。
  “不行,我一定要见阳书记,我的事情要他才可以解决……”她越说越激动,甚至带起了哭腔。
  这声音好熟悉。那是去年10月份在金竹山镇的一次接访:她叫金德英,双目失明,是一个老上访户。六年前,她的丈夫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不幸遇难,她认为法院判赔金额太少,几年来一直反复上访,镇政府、信访部门也拿她没辙,她本人也心力交瘁,身体每况愈下。去年我下乡接访时遇上了她,她情绪激动,向我哭诉了多年来上访无果,自己身体不好、儿女家庭困难、基本生活无保障的情况。接访后,我要求镇政府酌情予以帮扶。在民政、信访等部门的协调下,今年,政府为她解决了救助资金10000元,之后她再没有上过访。但为什么今天又来了呢?带着疑问,我来到办公室,刚一出声,金老大娘立即听出了我的声音,激动的的叫道:“阳书记,你可来了,我知道你一定会帮助我的……”
  原来,为解决她的后顾之忧,镇政府决定将10000元救助资金分5年发放,以便长期保障她的基本生活,今年已经发放了2000元,而老大娘担心剩余的钱不给她了,不同意镇里的做法,于是来找我帮她“主持公道”。我觉得镇里做法也合理,于是耐心地和她说清道理,并向她承诺,如果镇里以后不按时拨付或侵吞了她的救助款,随时可以来找纪委,并把我的电话抄给她,老大娘才放心的回家了。
  从事纪检监察工作8年多来,经常接到群众的来信来访,我深深感受到群众对纪检监察机关的信任。有的来访群众感到有“冤情”,一来纪委就“点名”找书记,遇到“难缠”的人,往往要耗掉大量的时间,但每次看到来访群众愁容满面地来、满怀希望地回去,满腹怨气地来、心平气顺地离开,我感到很欣慰。偶尔,也能接到来访群众的“感谢”电话。
  当前,全党正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纪检监察干部一定要深入基层,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争做纠正“四风”的表率,做好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对待群众的来信来访,我们绝不能麻木不仁,认为是麻烦、是累赘,更不能不顾群众情绪和感受,以“纪检监察工作相关”为“壑”推辞了事或机械转办,人为筑起纪检监察机关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心墙”;要始终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纪检监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为党解忧、为民解困,努力打造纪检监察干部爱民、亲民、乐民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