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年味在“变与不变”中升华

娄底廉政网   萧思林   2014/2/12 17:01:18【字体: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江南春寒料峭,北国瑞雪尚飘,无论南北,春意已经丝丝缕缕浸润在树梢与眉梢。

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节日———春节,不良人情之风锐减。在中央八项规定的整治下,官场往年的春节送礼歪风开始肃清,民间人情送礼亦悄悄改变,节俭蔚然成风,物美价廉的土特产和健康养生的商品成为走亲访友送礼及孝敬父母长辈的主流,往年流行的烟酒珠宝等奢侈品乏人问津。

2014年春节距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一年有余,从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到“车轮上的腐败”,从整治“会所中的歪风”到“节日期间不正之风”,犹如一剂“猛药”,对不良的“四风”现象进行了医治。

马年春节,为民、务实、清廉逐步成为一种时尚,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自觉追求。

春节期间,不少地方开展明察暗访,重点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公款吃喝送礼、公车私用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进行监督检查。春节送礼形成的畸形消费冷了,老百姓风清气正的节日气氛浓了。

中央八项规定整顿政府机关不良风气同时,老百姓春节的送礼和消费也出现了“聚变”,由于健康养生逐渐成为老百姓接受的方式,高档烟酒几乎无人问津,各地土特产成为了许多人送亲戚朋友的首选。

随着电商的迅速发展,“宅”经济的流行以及数码产品的普及,电子产品及礼券成马年“高大上”的礼品,则成为年轻人的时尚。以前需要送实物礼券给亲朋,如今一个短信就可以把电子礼券发到对方手机,直接凭券消费或者取货。

常年在外的儿女们,过年回家孝敬父母送什么礼物既令人兴奋也让人烦恼。兴奋的是可以表达对父母的关爱和一份心意;烦恼的是,一般很难想到什么是合适的礼品。

与子女离开一整年,父母需要的不只是礼物,更是一份温暖。老年人的需要和喜好各异,孝敬父母心意更重要。“只买对的,不买贵的”。

不可否认,随着社会的发展,每一次春节的年味都会在“变与不变”中升华。故乡一直坚守着一种传统的拜年模式,年初一早上,大人都会带着小孩,互相跑遍左邻右舍,这是一年里乡间最热闹的时候,每到一家,主人都会热情地端瓜子倒茶水,给小孩发糖,小孩转一圈下来兜里都装不下了。不过,这样的“不变”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现在路好走了车子也多了,拜年也就变成了“快餐”,很少像过去那样坐下来家长里短、促膝谈心。

拜年方式也在历经着另一种更新。从电话、短信到微博,今年大行其道的是微信。新媒体为祝福带来了效率和便利,可这样的变化似乎少了一些“年味”。

“年味”的变化还体现在与父母家人团聚中。的确,与父母的那份感情永远都不会改变,只是很多时候我们会不经意地忽略和遗忘。

春节永远是春节,不管我们的生活不断被“刷新”,也不管过年的感觉怎样“变与不变”,“团圆、祝福、亲情”,唯有这些情感内核才是真正的“年味”。对渐渐丢失的农耕时代年俗细节,我们不必太过伤感。但一代人在潮流中飘忽难安的文化惶惑却不可小觑。“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放眼万紫千红的春天,正向我们扑面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