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党历来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十八大以来,中央部署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相继出台了“八项规定”、《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条例》等历史上最严厉的改作风、刹浪费制度,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从严从快查处了一批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例。对于反“四风”,只有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才会形成一层抓一层、层层推进的生动局面,才能让一般干部看到决心,让广大群众增强信心。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当好表率,必须从“五律”上下功夫。
一是规律。规律很多,自然规律、社会规律、经济规律等等,这些规律都是不能违背的,违背了就要受到惩罚。发展有发展的规律,当官有当官的规律,比如:“手莫伸,伸手必被捉”,这也不能抗拒的规律,抗拒了就要吃亏。当不当官,当多大的官,提拔进步的速度怎么样,都不是以主观意志为转移。急功近利、跑官要官,不花精力扎实做事、满门心思经营关系,这些都要是违背规律的做法,不但偿不到甜头,更是吃更大的苦头。尊重了规律,心态自然就好了,就不会执意于强求。而身处一把手,是一种非常消耗心理能量的职业,要求我们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不能浮燥、功利、随波逐流。
二是法律。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不容践踏。不论涉及到谁、职位多高,只要触犯党纪国法,都要严肃处理、处不姑息。法律面前没有特殊公民,党内不允许有凌驾法律之上的特殊党员,任何人都不能干扰法律的实施,任何犯了法的人都要不能逍遥法外。像陈良宇、薄煕来、郭有明,也算是高居要职、“位极人臣”了,犯了法,一样要受到法律的严惩和制裁。相比“打老虎”、“拍苍蝇”就要容易得多。谁要以身试,那真的是自讨苦吃,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人犯了法,就会失去自由和尊严。要知道人最需要的不是金钱,也不是权利,而是自由和尊严。
三是纪律。从政有政治纪律,党员要遵守党的纪律。关于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规定,有“52”个不准,都要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到位。最关键的是要把好权利。权利是个好东西,好在它能提供干事的舞台,从而实现人生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结合;权利是个坏东西,坏在它驾驭不好就如脱缰野马,既害己又害人,既害家又害国;权利还是个坏东西,怪在它就像“有色镜”和“变焦镜”,容易让人看不清真实的自我,以至形成权力越大优点越多、真理越多、朋友越多、亲戚越多的错觉。因此,行使权力要有度,这个度就是纪律。一把手要遵守纪律,做到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做到心有所畏、行有所止。我们一些同志、在油水面前,淡忘了纪律意识,突破了底线,松懈了防线,碰触了红线,结果出了问题。有人想利用你手中的权利去为自己捞取高额利润,就会给你一些油水,有油水的地方,也是最容易摔倒的地方,也是摔倒后最不容易爬起来的地方。所以,要长期做到为官清廉是非常不容易的,难在始终严守纪律,重在始终坚守底线。
四是他律。众所周知,不受监督的权利必然导致腐败,失去监督的干部极易跌入“泥坑”。领导干部出现腐败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缺乏有力监督。要想不犯错误、少栽跟头,我们就要养成正确对待监督、自觉接受他律的习惯,做到不抱怨、不逃避、不对抗,不要以为自己是一把手,就觉得上级不会管我,同级不敢管我,群众管不了我。要以“三种心态”正确对待监督、接受监督,即:接受上级要真心,不能把上级的监督看作是对自己的不信任,怀有抵触情绪;接受班子内部或同级监督要虚心,不能把同级的监督看成是为难自己,怀有戒备心理;接受下级的监督要诚心,不能把下级的监督看成是不尊重自己,怀有反感情绪。
五是自律。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你是你的敌人,只有你才会打倒你;你是你的上帝,只有你才能拯救你。领导干部要严于自律,心惧高悬之剑,不为物役,不为金迷,随时保持一种不走邪线、不碰红线、不踩底线的警醒。翻开“落马”官员的履历,大多有一个由好而坏的过程:刚刚上任,往往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时间一长,则渐生骄惰之心,日染奢侈之气。大量事实证明,对干部而言。走上领导岗位之时更应是加强自我约束之时,提拔是一种爱护,约束是更重要的爱护。如果能在“权力寻租”的“底线时分”,想起“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已之心”的告诫,听起来自良心和道德的声音,膨胀的心魔也许就会悬崖勒马,在法纪的藩篱幡然止步。有了地位,就要学会自律;有了权利,就要学会慎用;有了身份,就要学会珍惜;有了欲望,就要学会节制。只有这样,心才不易走神,路才不易走斜。
这“五律”中,最无情的是规律,最刚性的是法律,最严肃的是纪律,最管用的是他律,最要紧的是自律。只有坚决遵守国家法律、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切实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才能真正树立廉洁风气、培养浩然正气、抵御歪邪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