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管“两证一平台” 深化工程建设领域监管
娄底廉政网 2014/4/10 16:11:19【字体:大 中 小】
近年来,涟源市针对工程建设领域监管难的问题,通过成立国土委员会、规划委员会,打造项目信息平台,开展专项整治等,形成了“规划、使用、信用、整治”四位一体的工程建设领域监管体系,收到了很好经济和社会效果。
一是升级规划委员会,编制规划的“笼子”。该市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人大主任、市政协主席任顾问,市长任组长,的规划委员会。出台了规划委员会工作细则,建立了严格的规委全会、专题会议、专家会议制度,定期组织对重点片区开发、重大城镇项目规划进行评审和把关。对规划的建设工程项目,市规委会实行初审、复审、集体会审和市规委会审查“四步走”的技术审查制度。所有建设工程项目只有完全符合由省规划设计院院长等28名专家学者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制定的统一标准,才可办理相关的行政许可手续。2013年,全市共核发规划设计书39份,选址意见书28份,对已审批的335个项目进行跟踪管理,拆除和纠正19处违规乱建项目,有效杜绝了随意使用自由裁量权现象。
二是成立土地管理委员会,用好土地的“盘子”。2013年4月,涟源市成立了由市长任主任的土地管理委员会。实行国有土地使用集体会审制度。土地交易方案制定方案后,要组织集体会审、论证完善。实行竞买保证金与低价一对一制度。加强竞买人资格审查,对竞买人信息实行专人管理,严格保密,严防串标行为的发生。建立信息发布制度,在信息发布前,由市国土资源局相关股室对土地出让公告等信息进行层层把关,并报市法制办进行登记备案。信息核实后,严格按照《湖南省土地交易规则》在中国土地市场网和本市主要媒体发布公告。土地招拍挂由市国土局纪检组全程参与,市纪委、市公安局、市公证处等其他机关和部门进行现场监督。拍卖现场实行全程录像监控。土地管理委员会成立以来,已组织召开8次委员会委员会议,审核了80多个拟用地项目,共完成国在土地使用权一级市场土地了出让12宗,总面积25.2914公顷,涉及金额9662万元,竞拍溢价1200多万元。
三是建立信息公开平台,搭好诚信的“台子”。制定了《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依托市人民政府网站,设立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共享专栏。审批、新开工的政府投资和使用国有资金50万元以上的建设项目,均列入公开范围,公开内容涵盖立项、招标投标、征地拆迁、重大设计变更、施工管理等6大类22小类信息。项目建设单位和招投标代理机构,负责在招投标环节收集、审核发布报名投标工程建设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投标单位和人员基本的情况、市场诚信表现、信用状况等各类信息。工程建设信息必须通过信息公开共享专栏和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群众知晓的方式公开,还要通过设立公共查阅室、资料索取点、信息公开栏、电子信息屏等设施公开。所有工程建设信息必须于信息生成3个工作日内采集,10个工作日内审核,20个工作日内公开。工程信息实行动态更新,已公开的信息发生变化的和发现错误的,由公开责任单位于10个工作日内勘正。
四是认真开展督查检查,高扬惩戒的“鞭子”。 每年初,市纪委监察局都会牵头组织召开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治理工作会议,印发《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要点》,要求各牵头单位切实负起责任,协作单位发挥职能优势,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共同研究解决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的对策措施,把排查问题实施整改、加强监管、完善制度结合起来,推动专项治理工作各项任务的全面落实。2013年,共检查重点工程建设项目22个,发现和纠正问题36个约谈项目负责人4人,发出督办函2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