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源:开展财政投资评审 半年节约资金1.25亿
娄底廉政网 娄底廉政网 2014/4/10 15:57:30【字体:大 中 小】
为提高财政投资的效益,涟源结合财政投资工作情况,认真开展重点项目财政投资评审。2013年5月成立财政投资评审中心以来,共评审项目114个,送评预算6.05亿元,评定预算4.8亿元,评审净核减1.25亿元,核减率达20.63%,为全市财政省下了“真金白银”。
一是全面评审“不漏项”。出台了《涟源市财政投资评审管理实施办法(试行)》、《涟源市财政投(融)资建设项目计价办法(暂行)》,规定凡是政府投资项目,一律“先评审、后采购,先评审、后招标,先评审、后拨款,先评审、后批复”,彻底改变部门“点菜”、政府“埋单”的状况。评审项目包括建筑、装饰、市政、道路、土石方、绿化、水利、土地整理等多个工程类别,涵盖工程建设领域的方方面面,基本实现财政资金投到哪里就评审到哪里,构建了全方位、全覆盖的评审格局。
二是规范评审“不跑偏”。完善评审工作流程、建立了完备的稽核、抽查程序,将规范化、精细化管理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项目,保证评审工作科学严谨。同时,狠抓内部管理,出台了《项目预(概)评审部门岗位职责》、《项目复核审查部门岗位职责》、《项目结算部门评审岗位职责》、《工程评审重大争议事项内部处理办法》、《廉政制度》、《过错追究制度》等。通过每一次评审,帮助项目单位查缺补漏、规范管理,产生了良好的“倒推效应”,收到了“评审一项、规范一方”的效果。
三是科学评审“不唯减”。遵循“不唯减、不唯增、只唯实”的原则,建立了“事前预算评审、事中跟踪监管、事后决算审核”的全过程跟踪评审机制,从项目概算阶段就介入评审,将评审关口前移,并进驻施工现场进行跟踪评审,确保客观公正、科学合理地开展评审工作。评审项目设计过程中,坚持对每一个项目建立图纸会审记录,对评审过程中发现的设计缺陷及时和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沟通。在核对工程量过程中,要求相关单位人员,特别是建设单位的分管领导必须参加。在评审材料价格的过程中,采取上网查询、电话实地询价、市场门店询价等多种方法了解主要材料行情,以确定最合理的低价作为“拦标价”。针对评审业务专业性强、涉及范围广、单项投资额大等特点,通过市场调研、专家咨询等方式,不断提升评审质量。
四是廉洁评审“不变样”。为防止评审过程中出现不廉洁的行为,市纪委监察局要求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制定严格的廉政制度,做到以制度管人、管事、管权,确保评审人员廉洁自律,公正评审。同时,要求财政投资评审中心严格按工作程序进行评审,即接受评审委托后,先确定评审小组,受理评审项目;接收评审资料后,制定出评审计划,亲自到现场实施勘验;按照专业施工规范和预算定额,以量算价,出具初审报告;实行初审、复审、主任会议三级复核制度;向被评审单位征求评审结论意见,跟踪调查了解评审人员工作和廉政情况;出具评审结论报告。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和一整套的工作程序,确保了评审的廉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