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同志认为,反腐倡廉是纪检监察机关和纪检监察干部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这是一种错误甚至危险的思想。世间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反腐倡廉工作并非“与自己关系不大”,而是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人人责无旁贷。这是因为,腐败行为的背后,是对人民群众利益的侵害。最近查出的三峡集团腐败案,据报道,“20多年来,全国人民累计交给三峡工程的钱超过5000亿元,随着三峡工程发电量增加,三峡集团收入节节攀升,老百姓却没有享受到用电方面的便利,三峡沦为利益集团的牟利机器。”可以说,腐败,与人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正如高层领导所强调的,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要使反腐倡廉工作真正实现“没有观众席”,就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发动群众广泛参与、踊跃支持。
人民群众是反腐败斗争的主体力量。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作用,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党员干部生活在群众之中,一言一行,功过是非,勤政廉洁,群众最了解,也最有发言权。实践证明,人民群众参与和支持是我们取得反腐败斗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人民群众是反腐败斗争的不竭动力。人民群众是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的直接受害者,他们对腐败现象有切肤之痛,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积极性,深入开展好反腐败工作的不竭动力。另外,反腐败工作必须不断创新,而这种创新只有源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近年来,在反腐倡廉实践中涌现的政务、党务、村务公开、民主评议行风、领导干部述职述廉等有效形式都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是尊重人民群众智慧和首创精神的结果。新形势下我们面临的反腐败任务更艰巨、更迫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强化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意识,始终把群众的智慧作为工作创新的力量源泉。
人民群众是反腐败斗争信息的主要来源。党员干部生活在群众之中,无论是违法违纪还是权钱交易都逃不过群众雪亮的眼睛。
人民群众参与是反腐败斗争取得胜利的保证。一方面,群众的实践经验和正确意见为反腐败政策和措施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另一方面,通过广泛宣传发动,反腐败各项政策和措施得到群众的支持,变成了群众的自觉行动,从而保证了反腐败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