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冷水江市:“筑牢防线”防治农村基层“苍蝇乱飞”

冷水江市纪委   娄底廉政网   2014/7/23 9:52:03【字体: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今年以来,冷水江市纪委监察局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积极采取四项有效措施,防治农村基层“苍蝇乱飞”,使基层农村干部廉洁履职,成效明显。

一是把握换届选举,筑牢组织防线。目前,在基层农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换届选举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拉选、贿选、逼选、乱选等问题。为选好配强村级组织“领头雁”,冷水江市通过完善候选人资格审查制度,避免让那些有前科劣迹、品行不端、动机不纯、群众反映不好的党员或村民混进村支“两委”班子。还组织全市1000多个群众工作队员和驻村干部利用自身工作优势当好“四员”, 通过集中座谈、入户访问等形式,对村支“两委”班子运行和党员干部队伍现状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确保换届前村级组织思想不散、工作不断、秩序不乱。同时注重从农村致富能人、产业发展带头人和外出务工返乡人员、退伍军人、大学生“村官”中选拔村级组织后备人选。通过宣传发动、摸底调查、交心谈心、业务指导严格审查等方式,今年全市村支两委班子换届各项工作圆满完成,强化了基层党组织力量。

二是狠抓廉政教育,筑牢思想防线。近来年,为了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综合素质,冷水江市纪委把农村基层干部的廉洁教育工作纳入党政干部教育体系之内。今年在党校开办了村干部“廉政”培训班2期,组织全市153个行政村,57个居委会的书记、主任集中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十八大以来廉政新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以及《冷水江市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培训资料》等。同时,该市纪委要求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大力加强对农村干部的组织领导和思想引导,全力提升农村干部水平。各乡镇纪委定期组织村干部学习《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定期进行廉政谈话等。同时,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新农村建设,着力对农村干部开展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解决心理失衡问题,并形成正常的、经常性的和有针对性的教育,对村干部耳提面命,长敲警钟。通过以上措施,切实做好村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村干部的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

 三是完善制度建设,筑牢机制防线。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方面,严格财务管理制度。村里的各项事宜,必须按规定经过村委会集体讨论研究决定,严格禁止一言堂现象。各村都设立专职保管员、会计、出纳,各自履行职责,相互监督制约,防止自收自支;在财务审批程序上,严格实行一支笔审批,防止出现收入谁都插手、支出谁也不管的现象;在收支入账凭证上,凡作入账的凭据,必须是税务部门统一印制的发票,坚决杜绝“白条”现象,防止虚报、重报情况;在村干部离任审计上,对离任村干部在任职期间的个人财产变化以及其它廉洁自律情况,都要进行审计,要动真格的,不能走过场。另一方面明确村务公开的内容和程序,凡是与群众利益相关的事情,都要做到内容、程序、形式、监督“五个公开”的统一。强化对农村低保款、救济款、农业直补款以及新农村建设等上级扶持项目建设资金的监管,使款项能够真正落实到生活困难户、低保户、种植户及各项建设中去,防止村干部将款项截留、挪用、改变用途,造成群众不满意。

四是重拳查办案件,筑牢法律防线。与其他领域的职务犯罪相比,农村基层干部犯罪涉及的金额虽然不大,但是由于其直接危害到党和国家的执政基础,因此对社会危害性绝不可掉以轻心,必须加大查处和打击力度。该市纪委注重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 把查处村官腐败作为办案的一个重点,严肃查处那些以权谋私、贪污受贿、侵吞公款公物、中饱私囊、与民争利严重侵犯群众利益、作风粗暴欺压群众、弄虚作假、失职渎职等方面的案件,利用典型案件对村干部进行警示教育,达到查处一案,教育一片的目的。近三年来,共查办村干部经济类案件37件。经过近几年来该市查办农村干部违纪违法的实践证明:由于农村账务管理非常不规范,审计不及时,有些村庄的账务没有历任村干部的交接,并且常年不审计,因而引发群众不满造成上访,此类案件在查处账务时难度非常大,为此纪检监察办案人员征得当地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的支持,会同乡镇经管部门对账务进行先期理顺、审计、核查。对于账务多且复杂的村庄,纪检监察办案人员同时邀请市农业局经管中心、市审计局审计事务所介入,待账务理顺完毕,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查证,这样大大缩短了办案时间,保证了查证工作的顺利进行。通过案件查办,使村干部自觉按程序办事、按法律法规办事,进一步纯洁了村干部队伍,使其廉洁履职,进一步防治了农村基层“苍蝇”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