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旗帜鲜明反对“乱作为,不作为”

娄底廉政网   黄瑛   2015/7/29 9:16:38【字体: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当前,全国上下正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在国有企业而言,严以用权,正确履职,敢于担当,切实维护企业和职工合法利益,是企业对党员干部、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与能力要求。特别在目前企业生产经营遭遇严峻市场挑战,改革发展面临严峻外部形势的情况下,各级管理人员更要严以用权,树立忠诚于企业,干净担当的形象,在管理行为实施过程中,严防“两种倾向”,既要坚决反对和纠正不按制度、违反规矩、胡乱履责的“乱作为”,也要旗帜鲜明反对安于现状、求稳怕乱、不愿担当的“不作为”。各级管理人员要从思想上认识上解决好“为官乱为”“为官不为”的问题,遵守规矩不是无所作为,而是要做到“为官要有为,不能乱作为,但要奋发有为”。


但在当前状态下,企业仍有极个别党员干部和极少数管理人员不是积极主动面对问题,也不是乐观向上看待差距,遇有监督介入就不干事,遇有批评考核就消极懈怠,这都是典型的“不想为、不会为、不敢为”。一是“不想为”。安于现状,看摊子、守位子,推着干、干着看,习惯在办公室听汇报,看材料,宁可少做事,不愿做事被批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二是“不会为”。一方面对市场带来的新形势,管控模式调整带来的新变化,企业提出的新要求,不熟悉、不学习、不把准吃透,开展工作不得要领,无所适从;另一方面在“擦边球”、搞规避变通、媚上欺下、吃喝办事等老旧方法不能用的情况下,工作思路打不开,甚至束手无策。


三是“不敢为”。怕工作失误、冒风险,怕踩到红线、触碰制度;怕触及利益、得罪人,顾虑他人评价,担心年底评议,畏首畏尾、患得患失。


这些“不作为”现象,企业明确反对。做管理,当干部,一心为公做事,大刀阔斧变革,必然会触动极个别人的不当利益,必然会引发极个别小集体的怨言反弹,但要相信职工群众和企业上下自会有公正评价。


各级管理人员要时刻遵循岗位职责的基本要求,确保结构化问题、事项和业务严格按制度流程的规定行进,以程序化决策为主;遇有非结构性问题、特别和例外情形,或制度没有明确规定、流程没有清晰界定、时效紧急迫切的特殊事项,应按非程序化决策的管理要求,如实完整向上报告,不可取舍信息,误导判断;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中层领导,要应对好非结构化例外事项的分析、研判与决策,不可推卸责任,一味回避,只要是站在维护企业利益和保护职工正当权益层面考虑问题,就要敢于担当,拍板决策,企业都会支持鼓励。这也是企业经营管理者应有的职业素养和岗位要求。(娄底市华菱涟钢集团公司纪委 黄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