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学期谨防“铜臭”染指校园

三湘风纪网     2015/8/4 16:00:36【字体: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新学期即将来临,不少家长开始询问起学费、伙食费等收费标准,教育收费再次成为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虽然随着学校自律加强、收费监管力度加大,学校乱收费问题得到有效遏制,但针对教育收费的反映仍然较多。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行业不正之风不时侵袭着校园,借补课、办班等名义的“乱收费”现象时有发生,让原本教书育人的一方净土,因为频频曝光的“乱收费”事件,显得有点尴尬。


据《中国青年网》报道,2015年7月,题为《致家长的一封信》被下发到山东龙口一中学生家长们的手中。信中推荐学生自愿购买一款平板电脑(即新东方OKAY学习本终端)。在家长会上,教师向家长推荐了这个平板电脑。虽然说是“自愿购买”,但却强调不购买的话可能影响分班。为了不让孩子输在高中的起跑线上,很多家长不得不购买这款平板电脑。除了购买平板电脑外,还出现了“喝水费”、“午休费”等新名词,在层出不穷的新收费借口面前,让少数学校越来越充满铜臭味,很难不让人感慨:还有没有什么是不收费的?


而且,随着治理乱收费的力度加大,学校收费逐渐穿上“隐身衣”,即使是免除学杂费和课本费的义务教育阶段,很多家长都感慨负担并没有减轻。第一、收费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少数学校借着“正当”名义的乱收费,如:班费、补课费、校服费……收多少全由学校说了算,还有辅导材料、教学光盘等等,一学期下来至少千元。这些收费并非学校统一布置,而是由班级收取或者由学生自己付给收款人,这就给乱收费穿上“隐形衣”,据家长在张家界市论坛反映,仍有教师指定学生去市内书店购书,很可能存在拿回扣的行为,变相增加学生的负担。第二、自愿补课“变相强制”。由于学校和学生地位的不对等,表面上自愿缴费的行为实质上带有强制性。如:家教教养行为依然普遍存在,很多家长不愿意参加,但教师在家教家养期间传授新知识新内容,没参加的孩子就会跟不上班上的学习步伐,家长不愿看到小孩成绩下降,不得不加入家教家养大军;有的教师在寒暑假期间开办兴趣班,名为“自愿”,但不参加的就另眼相看,不排好位置。第三、家长迫于无奈送教师红包礼品。据了解,红包仍在中小学和幼儿园广泛流行。每到教师节、端午节等,红包礼品就成了家长既头疼又不得不出手的支出。1名小学生家长称逢过节就至少是200元,家长认为能花钱买安心,摔跤弄脏了衣服什么的能得到教师照应送礼中不乏高档产品,淘宝二手APP闲鱼中有人转让香奈儿眼镜,标价1900元人民币,这位转让人自称是教师,所售物品为学生家长赠送。可以说,针对学生的收费上,部分学校和教师俨然把中小学生当成了生财的机器,想方设法该收的收,不该收的也收,向学生”乱收费“成为了一些学校的来财之道。


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校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将学生当做“摇钱树”,挖空心思、巧立名目收取费用这样违反师德行为是不该发生的。校园、教师在学生眼里非常的神圣和崇高,个别学校教师的不当行为很可能对正处于价值观、人生观形成期的学生产生深远影响,产生价值观的偏差,其危害不可估量。


名目繁多的乱收费违背了国家的法律政策,增加了家庭的教育成本,对家庭条件贫苦的孩子而言,更是沉重的压力,很可能就此放弃学业。学校和教师,切不能让孩子成为金钱的“筹码”;不能让家庭成为学校的”提款机“;这远远背离了教育的初衷,教育主管部门必须加强监管,纪检监察机关必须加强执纪问责,切实让学校远离“铜臭”,还学校一片纯净。(永定区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