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反思苏共解体的沉痛教训时,常举的一个例子是,20万人时,成功领导了十月革命;200万人时,领导人民打败了强大的德国法西斯;近2000万人时,苏联解体、苏共瓦解,党员无声无息,人民更悄然弃之而去。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个政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不仅在于党员的数量而且还在于质量。那么,我们如何才能保持党员队伍的质量呢?除了严把入口、加强教育管理外,还要畅通出口。
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共产党员是工人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先进分子。而像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令计划、苏荣等这些腐败“大老虎”,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破坏党的团结统一,搞“两面派”、做“两面人”,完全丧失了共产党人应有的政治本色,彻底背叛了党的性质和宗旨。那些群众身边的腐败“苍蝇”,危害同样不可小觑,其腐败行为直接损害群众的利益,伤害群众感情,抹黑了党的形象,腐蚀着党的执政基础。腐败的“老虎”和“苍蝇”都已经蜕化变质,丧失了共产党员的资格,在他们身上哪里还有半点共产党人的影子?把他们及时清除出党,失去的只是“坏死的局部”,得到的将是党健康的整体。我们党有8700多万党员,那些腐败分子只是少而又少的“少数”,把腐败分子彻底干净地清除掉,不会动摇我们党的根基。反腐败不会亡党;而容忍腐败,亡党是迟早的事情。
共产党的政权是人民的政权,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党员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是为人民谋利益的。腐败分子公权私用,甚至体制内外相互勾连,形成利益集团,长此以往,政权的性质焉能不变?只有坚定不移反腐败,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才能防止权力由为人民服务的“公器”变质为谋取个人私利的“工具”,才能保持政权的人民性,保障权力姓“公”不姓“私”。
腐败分子是欲“变天”的急先锋,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大敌。关于苏联解体的研究,有的学者认为是苏共党内的腐败分子、“既得利益者”发动的一场“内部政变”。这个判断是有一定道理的。腐败分子尽管占据一定官位、掌握一定权力,但只要共产党的政权存在,其贪腐得来的钱财就始终面临着能否长久占有和传给子孙的风险,始终面临着东窗事发的危险。所以,不难推测,腐败分子就会产生急切盼望共产党的政权垮台的念头,甚至明里暗里参与破坏共产党的执政地位,试图用“变天”掩盖他们的“原罪”,洗白他们用贪腐得来的钱财。因此,坚定不移反腐败不是故意针对某些人、某些单位或地区的“整人”,而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捍卫共产党政权的根本举措。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要消除党内隐患,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保持政权不变色、权力不变质,就必须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要清醒地认识到,反腐败是一场严肃重大的政治斗争,是一场输不起的攻坚战。坚决惩治腐败,不是权宜之计;严厉查处腐败,也不应“适可而止”,反腐败的高压态势必须保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发现多少查处多少,不定指标、上不封顶,让那些想搞腐败的人断了念头、搞了腐败的人付出代价。只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下去,我们一定能赢得反腐败斗争的决定性胜利,我们党就会更加坚强有力,我们的政权就会始终稳如磐石,我们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会乘风破浪顺利推进。(杨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