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直接涉及到村集体组织的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是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它直接影响到村集体资产的安全、老百姓利益的保障及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娄星区经管局作为村级财务的业务主管部门,适应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新常态,主动出击,创新村级财务管理模式,为确保村级集体资产不流失不被侵占、农民利益不受侵害、党群干群关系得到明显改善、农村社会进一步稳定、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循序渐进推进管理模式
多年来,村级村财的管理模式是实行“村财村管”。考虑到村级财务人员年龄老化、业务水平不高等实际情况,为了适应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加强对村级财务的监管,2003年娄星区经管局开始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在乡镇试点“村账站代管”,即村级财务的账务由乡镇经管站代理记账,在试点工作取得成功的基础上,2004年在全区推广“村账站代管”。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村账站代管”的村级财务管理模式,在推进村级财务规范化方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但是,由于缺乏对村级集体资金的监管,“村账站代管”这种管理模式对村级财务的监管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甚至有些工作难以到位,于是,娄星区经管局在“村账站代管”的基础上,于2008年推进“村财民理乡监管”(即“双代管”),就是在确保村级资金的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收益分配权不变的前提下,村级账务和资金都由乡镇经管站进行“双代管”。近年的实践证明,“双代管”确实有效地推进了村级财务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加强了村级资金的安全、高效,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给村级资金增加了一道“防火墙”。“双代管”为村集体经济组织带来了经济效益和村干部的清廉风尚。主要表现在:非生产性支出明显减少,财务档案更加规范,村级资金效益基本上最大化,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社会矛盾明显减少,老百姓对党的政策的认识和认可程度越来越高。
2013年, 娄星区经管局将现代远程技术运用到对村级财务的监管中,建立了农经账务网络监管平台,将乡镇经管站的“双代管”工作纳入日常监管中。区经管局相关业务股室随时掌握每个乡镇的每个村的记账、报账等情况,对没有及时报账、记账和账务处理不规范的乡镇村,及时催促、指导,有效防止了村报账员不及时去乡镇经管站报账、乡镇经管站不及时记账的现象。对村级财务管理模式循序渐进式的更新,在促进村级财务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益,同时,也对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多年来,因村级财务问题而引发的村民上访的事件比以前明显减少。
大力推进民主理财,加大财务与公开力度
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理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自治法》赋予村民的民主权力。村民委员会实行的村务公开制度中,村级财务公开是村务公开的重点。娄星区经管局及时普及村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相关村级财务知识,指导理财小组成员开展对村级财务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特别是对村级财务公开的监督,从公开的内容、时间、真实性等方面进行监督,有效督促村干部按娄星区经管局关于村级财务公开制度的要求落实到位,区经管局也派出业务人员不定期到村民中、村级财务公开的地方进行调查和实地查看。
加强业务培训,坚持分类指导
坚持每年举办一次针对乡镇经管站业务人员的培训班,请高校会计专业的教师和该局业务骨干给乡镇经管站工作人员上业务课,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际工作中的可操作性、可实用性,同时请纪委的领导上廉政党课。
根据村支两委每三年一换届的实际,区经管局及时跟进对村报账员的业务培训和廉政纪律学习,采取全区报账员集中学习和局业务人员下乡、下村分类指导学习的方式,力促报账员业务水平的提高和廉洁自律思想意识的加强。
对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的培训,采取下乡组织集中学习指导的方式。根据村支两委换届后新任的民主理财小组成员年龄偏大、不熟悉财务知识等实际情况,区经管局及时派出工作人员下乡下村传授民主理财、民主监督的相关知识,提高他们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理财的水平。
建立长效机制,确保相关制度的执行落到实处
娄星区经管局为了确保新的村级财务管理模式能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对村级“三资”管理出台了多项管理措施,并将制度的落实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来抓。将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在年初纳入了对乡镇的绩效考核工作之中;督促乡镇将此工作纳入乡镇对村支两委的目标管理考核之中;区经管局加大平时的检查、抽查力度,并利用经管站长会、业务培训会、集中学习等时间,讲解、点评各乡镇村级财务工作的情况,督促村报账员及时报账、记账员及时记账,并给乡镇记账员、村报账员和村干部经常敲廉政警钟。
区经管局对村级财务管理模式的不断创新,不仅发挥了村级集体资金的效益最大化、村级财务的规范化,还保证了村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同时促进了农村社会的稳定、老百姓对村干部的信任,还了村干部的清白,更重要的是创建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新成效。(通讯员:李华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