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不洁,看过节”,纠正“四风”已是纪检部门在各节点的必选动作。中央和地方各级纪委今年抓住中秋、国庆两个重要节点,纷纷多管齐下,打出廉洁过节的“组合拳”。(据10月7日人民网)
中央和地方各级纪委扭住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正“四风”不放,一个节点一个节点抓,让人民群众看到了变化和希望。从春节到元宵、从“五一”到端午、从中秋到国庆,从烟花鞭炮到粽子月饼,事实一再验证,抓住重要节点正风肃纪是我们党加强作风建设的一条有效经验。
抓节点,抓住了纠正“四风”反对腐败的关键之点,有助于提高党员干部“节点”期间的防范和自律意识。关注这些节点是必要的,但仅有此还不够,党员干部“四风”顽疾,一年365天都可能旧病重发。
纠正“四风”要紧扣节点,节点之外的300多天却没有截止之点,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
根据公关理论,公共危机发生后呈现“14天规律”,第14天起,媒体将被新的故事所吸引。联系到各地纠正“四风”,是否也呈现“14天规律”?纠正“四风”,党员干部是选择性关注还是持续关注?人民群众是选择性关注还是持续关注?当中秋国庆等节点过后,是否有人希望过了这个风头,纠正“四风”能有所松动?纠正“四风”能不能打破“14天规律”,能不能一以贯之,答案就在上面这些选择题中。
中央纪委王岐山书记强调,纠正“四风”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纠正“四风”不是一阵风、一场雨,而是一场要引起全方位重视的持久战。这一点,现实的需要、民意的热情和我们党的决心进行了一次有效对接。节点过后不是“截点”,党员干部切莫对“四风”顽疾放松警惕、掉以轻心。(株洲 坎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