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人民公仆意识

中国纪检监察报     2015/12/8 16:14:56【字体: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坚持不懈强化宗旨意识,解决好党员、干部是人民公仆的角色定位问题,党员、干部只有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和义务,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各级党组织要加强教育引导、加强监督检查、加强纪律约束。”这一重要论述,对于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强化人民公仆的角色定位,更好履行共产党人的崇高职责,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分工的需要,势必形成不同的角色担当。在我国社会中,就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这一角色而言,不仅要求高,拥有先进性的特征,而且作用大,具有明显的政治性。他们所从事的工作虽然也是一种职业,与其他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一样并无高低贵贱之分,但毕竟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掌握着社会的公共权力。他们处于领导者、组织者和示范者的特殊地位,担负着不同层次的党和国家的领导责任。他们的职业活动,代表国家和各级政府行使国家权力,制定和执行政策,集决策、教育、引导、组织、执行等诸多功能于一身。领导干部的特定地位决定了其源于社会个体又超越社会个体的属性,决定其在权与责之间的行为选择重心与选择方向。

领导干部掌控和实施权力是为其履行社会责任提供保障,而不是也绝不能是为谋取个人私利提供便捷。这种职业特点,决定了党员干部责任重大,意味着他们需要受到特定角色规范的制约,拥有更高的标准。明确了这一机理,树立强烈的角色意识,将有助于党员干部端正自己的行为动机,就有可能避免那种一味追求和拥有大而全的权力、随意挥霍和滥用权力、不负责任地用权力换取利益等偏离应有角色规范的现象。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长期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面对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如何抓好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使他们经受住“四大考验”,继续战胜“四大危险”,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这一重大课题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党员干部是人民公仆,进一步明确了党员干部的角色定位。“各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论做何种工作,说到底都是为人民服务。这一基本定位,什么时候都不能含糊、不能淡化。”对各级领导干部而言,职位是手段,服务是目的;为了人民是本质,服务人民是天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执政为民,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甘苦为甘苦,真正做到为人民用权、为人民履职,用实际行动为人民谋利益、谋幸福,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摘自《求是》(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