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中国纪检监察报:好家风该如何养成?

中国纪检监察报     2016/1/25 10:23:35【字体: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你觉得家风重要么?良好的家风会对一个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好家风该如何养成?

家风就是家的规矩

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做人态度和做事方法。家庭环境中每一个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长过程的营养剂,使我们的思想感情与行为受到感染,左右着我们的生活态度。

记得我小的时候,全家围坐用餐,大人不动筷子,孩子绝对不能动,最好的菜也是摆在长辈面前,这是尊重长辈的表现,更是家里的规矩。如果我不小心掉下几颗米粒,或筷子在菜盘里翻来覆去挑爱吃的菜,总免不了被父亲批评和数落为“不懂规矩”。长大后我才明白,父亲的严厉,其实是要让我从小就养成良好的规矩意识。这种随家风衍生的规矩,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言行,塑造着我的人格,成为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一直伴随我踏入社会、进入军营、成家立业,直至当下。(谢平)

父母是儿女的镜子

对领导干部而言,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关系到党风民风的大事。近年来,很多腐败案件都跟家风不正密切相关。苏荣纵容家人亲属擅权干政,搞家庭式腐败。刘铁男从小教儿子“走捷径”,通过儿子收受贿赂,把家变成了权钱交易所。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老一辈革命家的严格家风。习仲勋教育孩子从小养成节俭的良好生活习惯。他经常用“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名言教育孩子,吃饭时掉在桌上的米粒都要捡起来吃掉,一丁点也不浪费,吃到最后还要掰一块馒头把碗碟上的菜汁擦干净。陈毅与子女“约法三章”:要求他们穿土布衣、不坐公家的小汽车,办任何事都严格按制度来。他们将共产党人的廉洁自律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融为一体,对子女既关爱备至又严格要求,留给子孙后代享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父母是儿女的镜子。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必须树立良好的家风,以身作则,从严治家,该有的规矩必须遵守,该画的“红线”必须标明。因为,端正了家风,才能树起好的党风。(彭丽芸)

家风是鲜明价值观的传承

我的爷爷是一名参加过解放战争的老党员,他的一言一行和谆谆教诲影响着我的成长。有一年,老家的一个村办厂清理出许多废弃的桌椅板凳,奶奶就搬了两件回家。爷爷知道后,立马把东西还了回去。“公家的东西不能拿,一丝一毫都不能拿!”回家的路上,爷爷对我说。“公家的东西不能拿”——这句话如同一颗种子在我幼小的心底埋了起来,不断发芽生长。如今,这不仅成为了我为人做事的行动指南,也成为我自己教育孩子的一条重要规矩。因为家风不是一阵风,而是具有鲜明价值观的传承与追求。

“笃学修行,不坠门风”。好的家风为个人成长提供源源不断的正能量,对个人修身齐家具有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因为,这不仅是价值观的传承,更能为家庭筑起一道拒腐防变的坚固城墙。(葛秋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