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纪检监察报》2月6日报道:2015年,贵州省强力推进民生领域“铸廉活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纪律保障,全年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10238件,给以党纪政纪处分10640人,移送司法机关667人,涉案资金7.86亿元。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投入了大量资金改善民生,特别是在扶贫攻坚方面。据媒体报道,仅贵州省每年民生资金项目投入均在2000亿元以上。如此巨大的资金项目投入,也为“苍蝇”们提供了“诱饵”,民生资金却成为“苍蝇”们眼中的“唐僧肉”,贪污、截留、套取、索贿、受贿、挪用、骗取……。“苍蝇”们正是靠吃“唐僧肉”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成为当地富甲一方的“土豪”和“恶霸”。
“蝇害”决不可小视。“蝇贪”成群,其害如“虎”,从某种意义上讲,甚至猛过老虎。“苍蝇”们虽然看似位低权微,但他们的贪腐手段绝不亚于“老虎”,在“苍蝇”的眼中,什么样的“肉”都敢“盯”,如退耕还林补助、危房改造补助、种粮补贴等各种补贴补助,还是低保金、养老金、优抚金、新农村合作医疗费等各类民生资金;况且,“苍蝇”们就飞在群众身边,“老虎离得太远,苍蝇每天扑脸”,“蝇贪”伤的是老百姓的心,可见“苍蝇’有多坏,群众有切肤之恨。正是因为此,习总书记一再强调:“要重视基层风气问题,下大气力整治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不良行为”。
动员千篇,不如问责一次;抓一个案件,胜过讲一百遍道理。猛拍群众身边的“苍蝇”,要出猛招下狠手,用打虎的劲头猛拍苍蝇,确保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有人管、有人抓、有人查。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千里之提,溃于蚁穴”,思想的口子一旦打开,就可能一泻千里。要教育基层干部认真学习《党章》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牢固树立纪红线和底线意识,守纪律,讲规矩,不触红线,不踏底线。
权力是把双刃剑,用得好百姓受益,用不好害人害己。“苍蝇”之所以能练成“蝇贪”,正是因为其手中掌握有“含金量”的权力。要为基层”微权力量身打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制度笼子,从制度上加强对基层干部的约束,铲除滋生腐败的温床和土壤,不能让民生资金成为“唐僧肉”。
加强日常的监督执纪。民生之事,天下大事。对侵害群众利益的‘苍蝇’采取零容忍的态度,抓早抓小,抓细抓实,紧紧管住基层干部的“第一次”违纪,要让咬耳朵、扯袖子、出出汗成为常态,管住基层干部的“小毛病”、“小节”,坚决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纪检监察部门要以啄木鸟的精神严格监督执纪,绝不能让苍蝇成群,更不能让蝇群成虎。(古丈县农业委 邓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