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官员落马了,他们的绰号也得以公之于众。其实腐败官员的绰号并非案发后才有,而是案发前就在民间流传,路人皆知。媒体盘点了一批落马官员的“小绰号”,比如“拆迁大佐”——云南省原副省长沈培平,“玉痴省长”——安徽原副省长倪发科,“发审皇帝”——证监会原副主席姚刚……这些“小绰号”背后,暗藏着“大信号”。(新华网11月23日)
绰号本是对一个人的戏称,到了官员身上,往往反映出其行事风格,或多或少折射出民意风向。古话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官员主政一方,言行举止被群众看在眼中,记在心中,群众心里自然有杆秤,给谁起、为何起、起什么,都是一针见血,准确恰当,群众赏给官员什么绰号,官员在群众中的口碑如何,完全是“脚上的燎泡——自己走出来的。”
笔者认为,作为一名干部,要不断提升自身修养水平,牢记老百姓的口碑是真正的“试官石”。
首先,要作风过硬,光明磊落。干部要始终坚持艰苦奋斗,真抓实干,决不能欺上瞒下,要讲实话,出实招,求实效,把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统一起来,把对当前负责和长远负责统一起来,把对群众负责和对自己负责统一起来,以此赢得领导和群众的信任。
其次,要修身立德,养浩然正气。要做好“官”,必须先做好人,人品是官品的基础,官品既来源于人品,又高于一般人品,它要求为官者必须比常人具有更高尚的情操和更优良的品质。因此党员干部要把立身做人当作职业道德,做官先做人,做一个上级放心,群众信任的人。
再次,要廉洁奉公,清白为官。古人云,威与信并行,只有权力的“威”,而没有人格的“信”,就没有威信可言。现实生活中,领导干部往往身处各种矛盾关系的中心,身处各种人情世故的交汇处。因此,领导干部必须做到“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 以君子的坦坦荡荡树立为官者的浩然正气。
最后,要执政为民,实在干事。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领导干部是人民群众的公仆,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要有先群众之忧而忧、后群众之乐而乐的宽广胸怀,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像孔繁森、任长霞、牛玉儒等时代先锋那样,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同呼吸、共命运,使自己的感情与人民群众融为一体。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干部应该以人民意志为主导,以人民的意愿为皈依,以人民的利益为标杆,才能不断聚民意、集民智、凝民心。(湘潭市雨湖区雨湖路街道纪工委副书记 彭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