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衙门水不清,社会净土土不净”。这是人们对当前教育领域存在的腐败现象所作的直言不讳的概括。的确,近几年来,一向被称为“清水衙门”和“社会净土”的教育领域,屡暴腐败丑闻。尤其是到了教师节、中秋节、春节等节日期间,教师收礼、受贿成为高发期,小到月饼、鸡鸭之类,大到高档烟酒、红包、购物卡等,一些老师把教师职业作为寻租手段,利用一些特殊的日期向学生暗示收取礼物,严重地影响了教师崇高形象和教育的公信度及教育在群众中的满意度,使教育这块在人们心目中的净土蒙下了一层厚厚的灰尘。
教师收礼与受贿行为,关键是某些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偏移,失去了信念,从而产生失衡、攀比和侥幸心理。觉得自己收入低,福利待遇少,一年的收入养家糊口之后所剩无几,满足不了个人的物质欲望;别人一掷千金、灯红酒绿、公款吃喝,旅游冬到南方、夏至北京都是飞机来去,当教师只能“房前屋后散散步”,或者拿张地图作遥想;别人收红包,我为什么不能收?在这种思想的驱动下,先是收点小礼品,后来就收红包,逐渐胆子就大了,就心安理得了,就来者不拒了,再后来到了节日不收点礼,心里就不平衡了。
不要以为教师的收礼就不是腐败,不要以为教师的受贿与一些政府官员相比是“小巫见大巫”,更不要以为这是普通的人情关系、礼尚往来。实际上,教师收礼之后,就会产生心理变化,“拿人手短,吃人嘴短”,就会对送礼的学生格外关照,以致破坏教育的公平和公正性。不公平的教育结果不仅会造成学生集体中人际关系的复杂化,同样也会使一部分学生失去了公正教育的机会,偏爱教育的最终结果是学生的不良发展。教师不仅是一种谋生手段,而且更是传播社会道德的职业。“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职业的核心。如果我们忽视了教师职业的崇高性和特殊的职业道德要求,一旦把教师权力与物质利益进行了商品交换,向学生或学生家长索取物质利益,就会严重污染教育环境,就会贬低教师职业人格价值的社会评价。
铲除教育腐败,教师要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践行“教师法”,自觉维护教育这块净土。在利益面前经得起诱惑,在不良风气面前经得起考验;不仅在节日里要廉洁过节,而且在平时也要时刻筑牢思想道德防线,端正行业作风。同时,教育行政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也要加强监督,从源头上治理教育腐败的产生和蔓延。(冷水江市教育局 蒋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