赌博历来为世人所深恶痛绝。孔子称赌博为“恶道”,孟子称赌博为“不孝”,管子称赌博为“恶政”。古往今来,不少有识之士以诗歌形式痛诉赌博的危害,规劝世人千万不要沾上赌博的恶习。真可谓用心良苦。
清代吴文晖在《赌徒》诗中吟道:“相唤相互日征逐,野狐迷人无此酷。一场赌博几家贫,后车谁鉴前车覆。”清人黄安涛的《戒赌诗》曰:“已将华屋付他人,那惜良田贻祖父。室人交滴泪如雨,典到嫁时已太苦。出门郎又摇摊去,厨下无烟炊断午。”形象生动地说出了赌博的无穷危害。
清人吴獬所撰的《戒赌歌》更是入木三分:“切莫赌,切莫赌,赌博为害甚于虎,猛虎有时不乱伤,赌博无不输精光;切莫赌,切莫赌,赌博惟害绝无乐,妻离子散家产破,落得颈项套绳上;切莫赌,切莫赌,赌输无钱去做贼,赌输无钱去抢劫,镣铐沉重锒铛响;切莫赌,切莫赌,为赌杀人不留情,床上屋里血淋淋,儿哭崽啼惊街坊。”
古时还有以画劝人禁赌的趣闻,清代的扬州八怪之一李鳝,为了劝友李发戒赌,送画一幅,并题诗曰:“丈夫在外赌红眼,妻子居家干瞪眼。两个孩子饿昏眼,梁上绳扣张着眼。”李发看到李鳝的诗配画后,深受启迪,于是改邪归正,在民间一时传为佳话。
明朝,广西有位才女的丈夫嗜赌如命。一天晚上,她丈夫在赌场输钱后伙同几个赌徒到邻村盗窈耕牛,被村民抓获扭送到官府。第二天,她将丈夫领回家后,便给丈夫题了一首劝赌诗:“赌门歪道把人迷,半夜赢来半夜输。笑里藏刀相对战,暗中舞弊两相欺。衣衫褴褛亲朋笑,手脚肮脏骨肉离。不信且看乡党内,赌贪丧命几伤悲。”
清朝末年,赌风日盛,许多赌徒输得一贫如洗、家破人亡,最终走上偷盗、拐骗的犯罪道路。有个叫施文炳的教书先生,为了挽救染上赌瘾的儿子,作了一首戒赌诗贴在家里客厅的墙上:“贝者是人不是人,只为今贝起祸根;有朝一日分贝了,到头成了贝戎人。”这四句诗通过对“赌、贪、贫、贼”的字形分析,将赌徒的行为、心态和赌徒的悲惨下场都融入诗中,实为戒赌诗一绝。他儿子看后不解,于是其父点破其意:“贝者为‘赌’,今贝为‘贪’,分贝为‘贫’,贝戎为‘贼’,此及赌、贪、贫、贼四字也。”儿子听后,幡然醒悟,从此远离赌博。(黄首记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