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闲聊信仰

娄底廉政网   冷水江市人民法院 姜颖娴   2016/11/23 11:16:02【字体: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经常有人批判中国社会缺乏信仰,我深不以为然。因为在此之前,我们应该弄清楚什么是信仰?所谓信仰,无非是一种强烈的信念,通常表现为对缺乏足够证据的、不能说服每一个理性人的事物的固执信任。从原始的图腾崇拜,到宗教信仰,再到哲学信仰,甚至政治信仰,向来如此。既然信仰是一种不顾证据、不讲逻辑的盲信盲从,那中国社会从来就不缺乏。

鲁迅先生曾说“中国的根底全在道教”,而道教教义“长生不老,得道成仙”体现出的盲目与反科学完美证明了道教是古代中国的信仰。但为什么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都能传承至今而道教却早已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呢?我认为,这是因为以道教为核心的中国宗教体系具有浓厚的现实性与功利性。人们崇拜神灵,不是为了精神解脱,而是为了消灾免祸、治病驱邪、人丁兴旺、五谷丰登,甚至是为了追求永生。每一种现实需求往往都会有对应的神仙供人们膜拜,但也正是这种惟灵则信的功利性让人们在无法实现现实愿望时会主动将其淘汰,故而经过千年岁月的不断校验后,留下来的难免零碎而不成体系了。这就是中国没有强大而统一的宗教信仰的根本原因。

宗教信仰起源于人类对生的迷茫与对死的恐惧,是当生命的基本生理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时为了生存下去而自我催生的麻药。但政治信仰截然不同,它能让追求更高的理想与信念的人散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甚至足以战胜对死亡的恐惧。既然中国没有独立的宗教信仰,那政治信仰又如何呢?很遗憾,中国古代社会更加没有强大政治信仰诞生的土壤。在长达千年的封建社会,君主制度的专横与强大使皇帝成为体现天命与天意的“天子”,而皇权成为唯一的信仰。当民众的奴性被一步步加深,又何来民主与独立的政治信仰。

直到戊戌变法,这虽是一场不成熟的政治斗争,注定会失败,但谭嗣同用他的鲜血惊醒了无数浑浑噩噩的中国人。“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绝境中有勇气从容赴死已非易事,能够像谭嗣同主动选择用死亡唤醒国人的仅此一人。正是有了这种对变法革新政治理想绝对“盲信盲从”的信仰,才能让新文化、新思想散发出巨大的号召力,并在古老的中国大地生根发芽,渐成蓬勃之势。从此,政治信仰开始支撑起整个近代中国。

有人说近代中国是一部屈辱史,此言不假,但也并非一无长处。随着辛亥革命将封建帝制推翻,政治权威和传统价值轰然倒塌,民主意识犹如大潮汹涌澎湃。苟延残喘的专制势力一步步被民主观念销蚀,全民族的思想得到最大的解放。社会上各种学潮流派兴起,报纸刊物各持己见,为了各自不同的信仰争论不休,涌现出一大批激进的思想家,文学家。不仅是处于社会上层的知识分子,连普通民众也开始独立选择政治理想,并确立能够为之奋斗终生的目标。据统计,从共产党建党到新中国成立,信仰共产主义的2100万仁人志士为了自己的理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因此,我认为近代中国是中国思想史上除诸子百家时期外最有理想、最有朝气的年代。如果能够坐着时光机穿梭,我渴望见到谭嗣同、向警予、赵一曼、江竹筠等一大批为了政治信仰不畏牺牲的人。

时至今日,年轻的人们早没有了宗教信仰,政治信仰也留在了书本里。但有一种信仰异军突起,迅速占领了大片浮躁的人心,那就是对物质的膜拜。网红富二代在社交媒体上晒狗能引得无数人围观,甚至有人羡慕人不如狗,直呼“何以解忧,唯有暴富”。一个人这样,我们可以指责他,全社会都如此,那是否应该反思到底是谁的错。在我们这个只拥有功利性的宗教且又被无比强大的封建专制制度统治千年的民族里,对思想高度的追求本就是贫乏的。但对崇高价值目标的敬仰和追求,关乎人的精神境界,关乎政党的目标指向,甚至关乎民族的兴衰存亡。好的信仰能让我们树立正确的理想、明确人生的方向与价值的追求,并能催生出无穷的力量,让我们无论面临任何挫折和困难,都能百折不挠、不言放弃。因此,信仰并非闲时才值得聊,信仰亦非乱世才会有,我们心中时刻都应有着独立的、积极向上的、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信仰。作为一名党员,我们应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它能引导我们走入正确的道路,并释放出强大的力量推动我们前行。作为法院的工作人员,我们要有纯粹的法律信仰。生活中带头遵守法律,工作中严格适用法律。在纷繁复杂的案件中,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力争还原案件事实,让当事人在每一个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冷水江市人民法院 姜颖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