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观看了一部电视剧《小别离》。剧中的女主角小作家方朵朵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一个14岁不到的小女生,刚上中学就被父母送去美国留学。迫于无奈她在美国呆了一段时间,可最终却还是回到了生她养她的祖国。回国之后,她道出了非要回来的缘由:是自己对爸妈的思念之情,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之情,是中国根基深厚的传统文化给了她写作的源泉。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科技的日新月异,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广泛,越来越多的家长喜欢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国外留学,有些人甚至觉得国外种种都比中国好!而我国的《论语》、《易经》、《孟子》等优秀传统文化却被抛之脑后。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西方国家确实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东西,我们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是,我们更不能忘记,中华民族才是世界上唯一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创造出无限精神瑰宝的民族,先人留给我们的很多传统文化,只要我们埋头研读就会发现另一番天地!
习总书记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
目前,孔子学院已经在世界各国兴起,越来越多的学校也开设了国学课堂,学四书五经、学毛笔字、学古人留下的精华。
记得上半年去岳阳游玩的时候,我特地去参观了当地的特色学校黄金小学。黄金小学是一所农村小学,他们学的课程基本和我们一样,只是增加了一门国学课,还设置了自己的国学讲堂。在这个国学讲堂里面,孩子们读四书五经,跟着老师练习书法(这些老师平均年龄有60岁),写横平竖直的中国字,学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更有意思的是,他们平时吃的蔬菜都是自己种的,这像极了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那些孩子虽身处偏僻的乡村,吃自己种的粮食,学诗词,习书法,和外面的世界似乎有些格格不入,可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孩子却大部分比城市的孩子更优秀,特别是生活自理能力和语文学习方面更胜一筹。
是啊,正如方朵朵所说,是唐诗宋词给了她写作的灵感。简洁、精炼的几个词、几句诗就包含了作者的千愁万绪。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对友谊的歌颂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些千古绝句值得我们细细咀嚼,慢慢品味,意境深长。
习总书记曾说过,“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我们现在一说话就蹦出来的那些东西,都是小时候记下来的。语文课应该学古诗文经典,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
现在我们国家正处于时代大变革的浪潮中,要想成为时代的弄潮人,我们在工作中不能只追求经济效益,一切向“钱”看,而抛弃了我们老祖宗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忘却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见微知著。小事情可以反映大社会,民族的发展需要我们每个人身体力行。习近平总书记已经给我们全体党员树立了典范,《后汉书》云:“君子立言,非苟显其理,将以启天下之方悟者;立行,非独善其身,将以训天下方动者”。使我有如沐春风、醍醐灌顶之感。传统文化已深深烙入中华民族的基因,在民族血液中流淌,优秀文化正在为民族复兴提供精神滋养,补足“精神之钙”。
让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都不要忘记中国传统文化,多学习,并学以致用,为精神补补钙,为民族复兴添砖加瓦吧!(冷水江市禾青中心学校 戴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