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纪检监察干部要有“本领恐慌感”

娄底廉政网   李爱平   2016/12/19 17:02:55【字体: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岐山到北京、山西、浙江就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调研。王岐山指出,监察委员会实质上是反腐败机构,监察体制改革的任务是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统一领导,整合行政监察、预防腐败和检察机关查处贪污贿赂、失职渎职以及预防职务犯罪等工作力量,成立监察委员会,作为监督执法机关与纪委合署办公,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11月25日)

“本领恐慌”,顾名思义就是缺少本领让自我产生自卑,内心的一种焦躁和害怕心态。“本领恐慌”最早于1939年毛泽东在延安时期开展学习运动时提出的概念。作为纪检监察干部,要着眼新的形势任务,切实提高能力,增强素质本领,不能自我感觉良好,更不能自行其是无所谓。

思想认识要深。要深刻认识到反腐败任务还很严峻,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就是加强反腐败工作的具体举措;要深刻认识到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监督对象,从相对单一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向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全覆盖延伸,这不单纯是任务的拓展,而是对纪检监察干部能力素质的新检验。对纪检监察机关而言,处理方式从承办违纪移送违法的情形变成涵盖处理违法犯罪的所有情形。这就对纪检监察干部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要做到一专多能。不能认为现在还不知道怎么改,以自己对当前的工作也能较好完成为借口,不愿学、不真学。

行动落实要快。当前,虽然还只是试点并没有全面推开,但纪检监察干部而言,应该有等不起的危机意识,自觉把自己摆进去,不观望、不迟疑,注重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业务技能,这样才能担当重任、不辱使命。一要学政策法规。今年,党内出台了不少法规,既是从严治党的具体举措,更是纪检监察干部的手中武器,你不好好学习,你不好好研究,在实践中就会走弯路出差错。尤其是有关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相关政策,要常学常新,趁早谋划,提前布局,要对新的职能归并后可能带来的影响搞清楚。二要补能力短板。就是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对照新的任务要求,看自己哪些方面是弱项,就要重点学习,促使能力素质提升。比如,你不是法律专业,而改革后查处贪污贿赂、失职渎职以及预防职务犯罪都是专业性很强的,不懂法律条文,就会不知所云,从小的讲,发展空间受限,从大的讲,影响反腐败全局。三要树品牌工程。就是要强化创新,对所担负的任务要做到极致,不管是纪律审查还是信访举报,不管是干部监督还是案件管理,做出的决定要做到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没有瑕疵。同时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多想几个为什么,分析问题原因,提出对策建议,抓早抓小、触类旁通,举一反三、防微杜渐。

效果确保要好。无论监察体制改革的成败,还是党纪条规落实的好坏,每一名纪检监察干部都是关键,因为最终要靠纪检监察干部抓贯彻去实施。为此纪检监察干部要养成主动的学习习惯、严谨的办事态度、良好的个人形象,不断提高政治修养、思想觉悟、科学判断能力、临机处置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相关业务能力。要把高度的责任感、清醒的危机感化为一刻也不停的紧迫感。要把外部的巨大压力,转化为内部的高度自觉,把平时的工作作为学习的最佳课堂、检验的最佳平台,每做完一件事、办完一个案,都要进行细致全面的回顾反思,必要时拿个本子记下来,写出心得体会,总结出好的经验和不足,持续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通过在学习中增智,在实践中强能,在重大活动中检验,优化能力结构、丰富能力储备,努力破解“本领恐慌”难题。(李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