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富厚堂”里话家风:居官以不要钱为本

湖南卫视新闻联播     2017/2/7 8:47:06【字体: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在湖南双峰县荷叶镇有一座乡间侯府“富厚堂”,它是晚清中兴名臣曾国藩的故居。“富厚堂”的正宅又叫“八本堂”,取自曾国藩的“八本家训”,这些家训中,最为人们熟知的一句是“居官以不要钱为本。”

1.webp.jpg

富厚堂,坐落在双峰县荷叶镇天坪村高嵋山下。清同治四年,由曾国藩的两个弟弟耗资七千吊钱始建,曾国藩得知后:骇叹奢侈,匠心可鉴。“富厚”二字出自《汉书·高惠高后孝文功臣表》中的“列侯大者至三四万户,小国自倍,富厚如之。子孙骄逸,忘其先祖之艰难,多陷法禁,陨命亡国,或亡子孙”一语,既取富裕厚足之愿景,更含曾国藩“子孙始而骄佚,继而流荡”之警诫。

2.webp.jpg

记者:走进曾国藩故居富厚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门口这幅对联,“清芬世守、盛德日新”,其意思就是说清廉品格要世代遵守,崇高美德要弘扬光大。

3.webp.jpg

正宅是八本堂,取自曾国藩的“八本家训”。“八本”即:读古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4.webp.jpg

曾国藩一生严于律己。他曾说,我从30岁开始,便以做官发财为耻辱,以子荫父职为羞愧!居官期间,曾国藩身上的一衣一袜,都由夫人、儿媳或女儿亲手缝制。

5.webp.jpg

6.webp.jpg

曾国藩研究会办公室主任 刘建海:这面帅字旗就是当年曾国藩统帅湘军的标识。这面旗当年随着曾国藩家人回乡的时候,曾国藩特别叮嘱儿子,沿途不能悬挂帅字旗,不能打扰地方百姓。我们现在是轻车简从不扰民。

7.webp.jpg

1864年,曾国藩已是一等侯爵。他16岁的儿子曾纪鸿去长沙参加乡试。当时的科举,递条子、打招呼、开后门的并不少。怕儿子误入歧途,曾国藩特意在开考前,写信给曾纪鸿:“场前不可与州县来往。”考完发榜前,曾国藩再次写信告诫儿子:“断不可送条子。”那次乡试,曾纪鸿榜上无名,以后多次应试,也仅得一个“胜录附贡生”。

8.webp.jpg

曾国藩研究会办公室主任 刘建海:他要求,比如儿女不能坐轿子、不能穿华丽衣服、不能使唤人去服侍自己。

9.webp.jpg

记者:曾国藩称自己为“书痴”,他没有给子孙后代留下多少钱粮,却留下了这样四座藏书楼,曾氏后人把上书楼读书抄书当做是一件神圣的事情,这里也成为曾家的精神文化中心。

10.webp.jpg

富厚堂建筑面积近1万平米,为了节省开支,书楼用了清一色的青砖,而房子里头,为了节省一部分费用,采用了土砖。曾国藩要求子孙勤俭持家,努力治学,睦邻友好,修身立德。他在家书中写道,“余教儿女辈惟以勤、俭、谦三字为主……弟每用一钱,均须三思”。

11.webp.jpg

故居讲解员:“位不期骄,禄不期侈”,在身居高位的时候不应该变得骄横,不应该变得奢侈。

12.webp.jpg

双峰县委常委 宣传部长 彭云辉:“八本家训”对于我们现代官员来说,核心内容就是“三严三实”,关键环节就是日日自省,主要方式就是抓大不放小。

13.webp.jpg

曾国藩六世孙女 芙蓉区法院副院长 曾梦佳:慎独,要求每个人独自一个人的时候也要坚守原则,不管是做人、做官还是做事,文正公都希望我们是光明正大的、坦坦荡荡的,很磊落地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