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娄星区主动融入“互联网+”智慧城市基因,利用政府门户网站和微信公众号,搭建开放、互动、参与、融合的新型服务平台,以网络问政的新手段,及时办理区委书记、区长信箱来信,积极回应群众网络信访诉求,形成了增进党群干群关系的新纽带,构筑起“听民声、解民忧、顺民意、聚民心”的新平台。
大胆探索,在“新”字上求突破
在互联网+时代,娄星区委、区政府紧紧把握时代脉搏,抢占了解社情民意和科学决策的新高地,对娄星区政府门户网站进行改版,创新网站服务功能,畅通“政民互动”诉求渠道。通过在网站首页搭建“书记区长信箱”平台并不断优化升级信箱软硬件,纵深推进互联网+信访新模式,运用网络察民情、汇民智、解民忧,积极处置网上民生热点难点。自2014年网上信箱开通以来,点击率持续攀升,共计收到各类来信5851件,为群众解决了一大批实实在在的问题,回复率、办结率、满意率均为100%。关注民生,倾听民意,2014年、2015年、2016年,娄星区政府门户网站连续3年被评为“湖南省优秀政府网站”。2016年,娄星区大胆创新,先试先行,建设了娄底市首个政务服务微信平台———“娄星电子政务”,网信办理从桌面互联网实现向移动互联网覆盖、平移。群众通过手机端,将遇到的困难、问题和诉求,直接在微信公众号的领导信箱和求助投诉栏目写信反映,附件还可一键上传照片或文件,高效便捷、足不出户即完成了指尖上的政民对话,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路”。
高位推动,在“实”字上下功夫
娄星区秉承“小事办好了就是办成了大事”的执政新理念,坚持“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原则,着力提高网信办理质量和效率,确保广大群众话有处说、怨有处诉、难有处解。一是建章立制促常态。区委区政府专门出台了书记区长信箱来信办理工作考核办法,从来信浏览、甄别梳理、收阅呈送、转办回复、跟踪问效、统计备查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从制度层面保证网信办理工作有章可循、程序规范、责任到位,形成了上下联动、各方参与的工作常态。二是月度讲评促落实。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群众网上来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办理工作。区委书记亲自阅批网上信件并作出批示,将来信办理情况与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同等对待,列入每月乡镇讲评会议进行集中讲评。分月对相关承办单位的办理情况进行量化评分,并在区政府门户网站和微信公众号进行公示。2016年,网信办理工作列入全区“五项竞赛”和“十项评比”内容。三是督查督办促考核。区电子政务办会同区政府督查室,通过电子邮件、电话等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回访核查,向网友了解来信落实情况,防止弄虚作假。对问题调查不彻底、办理结果不理想的,发督办函督促重新办理,力争做到群众反映的问题“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同时将来信办理情况纳入年度绩效考核范畴,奖优罚劣。对办理质量高、群众满意度高的部门进行表扬,对领导不重视、反馈不及时、办理结果差或经多次反馈网民仍不满意的部门予以通报批评,并严格启动问责程序,有力促进了办理成效的提升。 对网信办理的高位推动和刚性约束,促进承办部门有力有为。网民对网信办理的关注度不断升温,点赞声连续不断,留言板日益翻新。
突出导向,在“效”字上见水平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根”。娄星区在办理网信过程中,把群众诉求作为第一信号,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立足个体观整体,注重小局看全局,实现网信办理从解决个性问题向解决共性问题延伸,进一步推动和创新政府管理服务水平。近年来,从群众来信内容看,反映的热点问题主要集中在入学就医、城乡建设、社会保障、计划生育、工作作风、环境卫生等方面。区电子政务办每季度形成《“书记区长信箱”来信意见建议分析报告》,供领导决策和部门参考,从根源上解决群众难题,杜绝了重复来信和上访。比如,部分网民多次来信反映小区外街道流动摊贩“游击”设摊屡禁不止。区电子政务办集中梳理,举一反三,反馈至区级分管领导和区城管局。市区城管部门对症下药,对管理区域进行了更加精细的划分,明确了市区巡查、检查、监查职责和时间,并开展集中整治行动,从根源上有效管控了类似问题。
网信办理服务突出导向性,有效解决了娄星居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大到断头路的打通、大班额的化解,小到居民房屋漏水、小区噪音扰民、路边烧烤污染等问题,一一得以推动解决。有效促进了社会和谐,提升了政府管理水平。
从被动“接招”到主动“发力”,从被动看民意到主动赢公信,从被动“维稳”到主动“化怨”,娄星区通过“网络空间”平台,真正搭建起党委政府与群众“连心桥”。2016年,娄星区信访登记人数和非访人数实现双下降,没有发生一起群体性上访事件。该区通过网络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使政府信息更加透明,决策更加科学,人民群众的建议和诉求得到快速回应与解决,已成为网络空间展示娄星形象的一张闪亮“名片”。(刘华 谢慧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