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晚,湖南卫视报道娄底市双峰县纪委“入户查村账‘38块钱’不漏过”的报道,笔者为此举叫好。
时下,娄底市全面开展轰轰烈烈的“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专项整治,严查“微腐败”,要把“拔过的毛”连皮给“拔回来”,这乃众望所归,但群众又心存疑问,这“拔了的毛”能连皮“拔回来”吗?事实胜于雄辩,诸多案例足以证明这次不再是只打雷不下雨吓唬吓唬而已,而是持续的真枪实弹动真格。在娄底市新化县2月28日召开的“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深化整治暨村级财务清理审计工作升温加压会议上,县委常委、纪委书记曾小坤铿锵有力地强调要以升温加压会为新的起点,以非常的决心、用非常手段,动非常措施,向群众交一本“公开帐”、“明白账”、“放心账”。这就是宣告,纪检干部听了会撸起袖子加油干,群众听了会敲锣打鼓疾奔告,“苍蝇”听了会闻风而颤吓破胆。
“微腐败”其实很盛行。现在农村“村官”优亲厚友、盘剥克扣、虚报冒领、强占掠夺等问题时有发生,损害百姓利益、啃食群众“获得感”、挥霍群众对党的信任也不为少数,有的村甚至成了套取项目资金的“集中地”、“主战场”,甚是成了反腐的“自留地”、“真空带”。要治“微腐败”就要像“38块钱不漏过”一样细致入微动真格,紧盯村干部这个 “关键群体”,在“管”上用力,在“治”上施策,在“查”上从严,在“惩”上从重,不放过每一笔数目、每一笔资金、每一个项目、每一个疑问,坚持以零容忍的态度,一竿子插到底!
“38块钱不漏过”现象后,要长此以往,让群众获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让群众感受到反腐带来的民生红利,更应从规范基层权力运行、修复基层政治生态的开始,要打好“组合拳”,把“微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党委要“抓”,纪委要“监”,权力要“清”,流程要“细”,群众要“晓”,监督要“明”,防控要“准”,整治要“严”,查处要“快”,让“微腐败”酿“大祸害”的现象从此与世绝,让德政惠政温暖万万家。
如此整治,真希多点再多点,也希社会再洁净再洁净点,共同营造清新务实的乡村新风气!(新化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廖旭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