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善能裕,怀德惟宁——题记
记得儿时,爷爷总在宁静的夜晚坐在藤椅上面,戴着老花镜翻看着一本书。不时嘴里念叨着,神色时而微皱,时而舒缓。我总是不明觉厉的看着他,无论世事如何变迁,他身边始终留存着一本发旧的书,并伴随他到了最后。
爷爷是一位老师,在八十多年的人生历程中,始终将优秀的行为习惯和道德素养放在第一位。我们这个家庭素质也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中,得到了很大的进步。
作为村里的老学究,那自是十分受欢迎。无论婚嫁丧娶,被人邀去作对送福那是少不了,即使钱财不多他也乐呵呵。记得一次邻居家老大爷仙逝,因为时值半夜,鞭炮声声吵醒了正在熟睡的爷爷。凭借经验,随后急忙起身穿好衣服。不一会儿,邻居叔叔便来敲门,爷爷马上赶赴丧家,在大晚上挥笔急就写了三副挽联,然后拖着劳累的身躯回家休息。
每天清晨我都会在五点准时听到爷爷背诵古文,从兰亭序到千字文,无一不在清晰的声音里娓娓道来。他每天坚持练习书法,这身体劲许多年轻人也学不来。他教会了我许许多多。但他每天坚持看的那本书却越来越使我好奇。
我曾经问他这本书是什么,他总是很神秘的告诉我说这本书里面蕴含着做人的最高境界。他总是教导我们怎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有思想境界的人。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举止端庄,言不妄发。在这样的家庭氛围里,虽然父亲和伯伯不是什么大富大贵之人,但是生活在付出中收获幸福。
在家里没有什么约定好的家训,但是一言一行,爷爷都时刻关注着。我们不像书香世家那样有着如此多的繁文缛节,但是孝悌忠信必须放在第一位。做人哪,得有这四条才能基本立于社会,爷爷经常把这些话挂在嘴边。并一直督促我们。
在父辈刚刚开始工作时,爷爷便教导要努力工作,认真积极向上,靠勤奋兴家聚业,讲节约精打细算;尽职敬事,诚信待人。以上种种,在无形中影响着家人,让子女终身受益,其价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文明状况不仅是社会文明的缩影,而且可以影响和改变社会风气,营造社会新风尚。所以,爷爷深刻知道创建良好家风的构建与传承不是小事私事,好的家风利家利国,相反则害己害社会。
爷爷的一生之中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他人,奉献出了自己。直到我升入初中,我才知道他每天看的那本发黄的书就是《曾国藩家书》。他一直把这位晚清著名的政治家的治家理论内化于心,并经过多次磨砺之后将其精华传授给我们这些后代。
其实家风的传承很简单,没有枝枝节节,有的只是那些在岁月历久弥新之中透露出来为人处世的道理。良好的家风在当今社会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挖掘,去思考。
爷爷已经带着走了,但他留下来的家风和行事准则一直在我的脑海里萦绕。我愿意接过他手上这盏明灯,将优良的家风一直传承下去! (严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