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家风

娄底廉政网   阳林   2017/6/15 11:40:57【字体: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家风在古代是指世家大族的学术传承,而后随着世族制度的衰落逐渐演变成了家教,即家庭教育。

中国自古有孟母三迁的故事,至今仍耳熟能详。面对模仿性极强的孟轲,孟母离开坟地,迁离闹市,把小孟珂迁到了知识的殿堂。从此,小孟轲不在学坟地的人哭丧,不再学闹市的人叫唤,一心一意沉醉在知识的海洋,成长为了一代为国为民之人才。孟母没有忘记先祖的教诲,知道家风不可败坏,若毁于此则日后必定生祸端,一国之子民不可不学无术,一家之男子不可不担重任,由此先见的孟母三迁住宅,孟母在教育上的先见造就了孟珂后日之成就。

家风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日理万机的周总理说:“吃着这粗茶淡饭才能不忘记过去,不忘记人民。”伊丽莎白说:“节约便土,英镑自来。”若不是良好家风的影响,若不是父母的悉心教导,周总理和伊丽莎白女王又怎会有这样刻骨的节约意识。

有的东西只在无形之中变对我们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记得还只是上小学的时候,有一年暑假,妈妈把我带到了广东。她并没有像想象中的那样,带我游山玩水,逛街买衣服,而是每天撑着太阳伞,走到不远处的书店的门下。这是我第一次接触文学,我并没有对它一见钟情,相反我是很反感的。因为我读不懂那些复杂的文字,我也不懂他们之间的生离死别,理不清那些爱恨情仇,看不明白令作者心系一生的家仇国恨。看不懂,自然也不愿意看。于是我扎堆在这书堆中,无所事事我抽了一本,又放回去抽了另一本又放回去。那一刻,我像极了那些醉生梦死的亡国君,呆在富丽堂皇的宫殿,忘了自己身上的责任,我只用我修长的手指轻触着每一本书的封面,留了许久的指甲轻轻的敲打着。这样一场精神的盛宴摆在我眼前,我却从未走进它真实的内容,一直无动于衷着。我的不悦,引起了母亲的注意。于是,她拿着一本经典的童话故事,到我面前来,她一页一页地讲给我听,读得那般绘声绘色,让我听得如痴如醉,像个喝了酒的醉汉,从此沉醉其中,一直未清醒过,也不愿清醒。

还有一次,书籍的添置中。我的朋友向我推荐了一本《狼王梦》,一开始对于这类动物小说,我兴趣并不大。却不曾想无心插柳柳成荫,我将书籍买回来草草看了一遍便放回了书架。并没有太多感触,也没放在心上,令我意外的是一直不爱看书的弟弟竟拿出来看得如痴如醉,还止不住地央求我要多买一些这样的书籍回来。每次弟弟求人的时候首先发功的必是那双大眼睛,浓密的眉毛也随着一同跃动,看着他清澈的眸子,天真无邪的笑脸,我义不容辞地答应了。我想到当年妈妈引我走上这条路的时候,我也是怀着这样一种对知识的渴望,一路憧憬着。当年妈妈引我走上了文学之路,今天我又把弟弟培养成了一个文学爱好者,书柜所散发出来的文艺气息,熏陶着每一颗为它驻足的心。这是我们家中特有的一道风景线。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古代家风决定着国风,满门豪杰中只要有一个玩世不恭,其父便会无比恼怒地指着他说败坏家风。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家风的影响是深远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若为人父母的没做好榜样,孩子也会受其影响。在今天,若我们满脸不屑的对一个人说“真没家教”,被说者必定怒发冲冠,紧握拳头,浑身颤抖。

因为这句话不仅仅是对一个人人格的判定,还是对父母的教育方式、对这个家的家风的否定。可见家风的重要性。

即便在今天,家风与国风没有和古代那么相近了。今天的家风,应当是国风中所包含的一部分,但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重要的一部分。

家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好的国风更是大国屹立于世界之林强有力的一部分。(阳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