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以来,新化县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系列安排部署和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严字当头,务实求精,进一步夯实工作责任,强化各项纪律要求,从严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经过三年的连续奋斗,新化县建档立卡贫困对象从2014年年初的74490户217514人,减少到2016年的40359户114620人,年均减少贫困人口3.4万人。
严格考核抓落实,精准监督助力精准扶贫
近年来,新化县把解决扶贫领域违纪问题,作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应尽之责,坚守担当,从严执纪,坚决纠正和查处扶贫领域突出问题,紧扣“精准”二字,坚持问题导向、挺纪在前,突出重点、精准发力,以“精准监督”保障“精准扶贫”, 树立在脱贫攻坚一线干事创业的鲜明导向,以扎实的工作作风,推动脱贫攻坚落地生效。
一是压实工作责任。出台《新化县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办法》,交办了涵盖所有县级领导、部门、乡镇、帮扶工作队、帮扶队员、乡镇干部的责任清单和问题清单,落实各级党政主要领导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压实县级领导联系乡镇的包干责任,一包到底,同奖同罚;乡镇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党委书记和乡镇长对辖区内脱贫攻坚工作负总责;贫困村村支两委的直接责任,落实精准扶贫政策,带领群众脱贫增收;行业部门的行业扶贫责任,对扶贫政策和项目实施全程跟进负责;驻村帮扶单位和帮扶工作队的帮扶责任,组织实施驻村帮扶,推动村出列、户脱贫。通过层层明责定责,健全县乡村三级联动的责任体系,确保了脱贫攻坚各项任务落实不落空。
二是升级脱贫力量。突出正面激励,坚持把脱贫攻坚实绩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树立“凡提必扶”的选人用人导向,该县出台了《在脱贫攻坚主战场选拔任用干部实施办法》,对在脱贫攻坚中有突出实绩的优先提拔重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机构和队伍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乡镇扶贫站按3-9名工作人员标准配备,结合村级换届配备定补扶贫专干。目前,绝大多数乡镇扶贫站工作人员和村级扶贫专干配备到位。出台《关于进一步发挥统战优势助力脱贫攻坚的实施方案》,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与宁乡市深入开展“携手奔小康”行动,在产业发展、劳务输出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
三是严格督查问责。县党政正职带头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常态化开展脱贫攻坚暗访督查,督促党员干部狠抓工作落实。仅5月22日以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就先后到20多个乡镇调研督导工作,成立由县级干部带队的15个专项督查工作小组,对全县30个乡镇、34个行业部门、214支驻村帮扶工作队进行滚动督查,现已召开督查专题调度会5次,下发督查通报4期,对督查巡查中发现的问题,坚持“日督查、日交办、周通报”,当场下发整改交办书,提出整改意见,提出追责问责建议,贫困不摘帽,队伍不解散,督查不停止。转发《娄底市脱贫攻坚十条禁令》,出台《新化县脱贫攻坚责任追究办法》,坚决实行脱贫攻坚“一票否决”制。对督查中发现突出问题经交办依然整改不到位,或在月讲评中排名倒数后三名的乡镇党政负责人、帮扶单位主要负责人、村“第一书记”和村“两委”负责人进行约谈。对在贯彻落实脱贫攻坚和扶贫开发决策部署中不重视、不担当、不作为的行为予以严厉问责,对在月讲评中连续三个月排名倒数第一的予以就地免职。6月2日至4日,县纪委与县委组织部成立联合调查组,对县卫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邹宽星脱贫攻坚工作失职的问题和西河镇太平村预脱贫对象识别不准问题进行了立案调查,对相关责任人予以严厉问责。全面确保精准监督助推精准扶贫。
从严从实转作风,精准发力促脱贫
一是在资金监管上出实招。针对扶贫资金管理不规范、漏洞较多的问题,县党政主要领导推动出台《关于进一步强化各类扶贫资金管理责任和纪律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管理的通知》等文件,建立了财政专户,做到专户储存、专人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并推行公告公示制度,项目资金拨付后及时向群众公布,全面加强了扶贫资金管理。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出台《新化县2017年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支持精准扶贫实施方案》,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2017年精准扶贫计划整合资金76606万元,已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33984万元,自筹资金547万元,其他资金42075万元。
二是在精准识贫上出实招。2016年,识别出危房户14468户,易地扶贫搬迁户11920户,该县贫困对象信息基本完善。2017年4月16日全省领导干部会议后,严格对照“四出、五进、八不退”要求和其他有关规定,在全县范围内深入开展全覆盖摸排甄别,将不符合建档立卡条件的“四类人员”和识别不准户清理出去,将符合条件的低保户、残疾人户、重灾户、移民户、大病重病户按照标准和程序应纳尽纳。对已退出的贫困人口,严格按照贫困户退出标准“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组织开展“回头看”“回头查”“回头帮”。目前,这项整改第一阶段工作已基本完成。
二是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突出抓好产业扶贫。实施以模式化稻田养鱼、乡村旅游、特色水果、茶叶、中药材、油茶林为重点的产业扶贫工程,建设“百村示范村”248个,建成茶叶基地5.6万亩、中药材基地13万亩、水果基地7万亩、特色优质稻基地2万亩、稻田养鱼基地15.9万亩、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5个、农家乐264家,其中模式化稻田养鱼典型经验在全省推介。突出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和危房改造,完成全县所有贫困农户的评级授信工作,出台了“扶贫特惠保”实施方案,突出抓好就业扶贫。与结对帮扶新化的宁乡等经济强县合作,举办2场“精准扶贫·就业帮扶”人才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1.5万余个,达成就业意向5400余人。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全县所有贫困村实现村村通水泥路,95%以上贫困村通客运班车,21%的贫困人口解决了饮水安全,今年年底前将完成所有贫困村的农电网改造。
三是在精准帮扶上出实招。在已完成214个贫困村(含10个县定比照村)工作队全覆盖的基础上,又对420个贫困人口100人以上的非贫困村安排帮扶单位和工作队。2017年5月,严格按照“543”要求(即县级领导包5户,正科实职干部包4户,其他党员干部包3户),安排结对帮扶人员26061人,实现74490户217514人贫困人口全覆盖。修订完善《驻村帮扶工作考核办法》,加强对驻扶工作管理,压实驻村帮扶和结对帮扶责任。(刘跃新 叶汝琴 刘登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