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冷水江街道纪工委为抗洪抢险搭建绿色通道责任桥

娄底廉政网   戴乐得   2017/7/4 15:44:57【字体: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7月1日,星期六,党的生日,党员的节日。

整个上午雨水漫天卷地,一直不停地下,这样的雨已经下了一个星期了,山洪溪水不断上涨,防汛级别不断上升,资江河水位有赶超1996年洪灾之势。

晚上9点,冷水江街道办事处涟溪河旁,耐火厂3栋居民楼和2栋民房最先进水,一楼的住户在下午已经通知撤离。晚上10点,居民楼低洼处已进水1.2米,此时,防汛办来电,水位还将上涨2.5米,这就意味着不止一楼的住户被淹,也不只是这几栋房屋受损进水,沿河两岸几个社区上千户居民都将受灾,而群众这时已大都睡下休息了。

面对灾情,时间就是生命,街道党工委书记李璐连下几道指令:一是通知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和20名民兵应急队员五分钟内火速赶到现场;二是每两人一组立即入户做思想动员撤离工作;三是一小时之内必须保证受灾居民区人员全部疏散;四是确保人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五是做好防汛值守和警戒巡查。

紧急撤离高速运转,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姜海燕现场指挥,纪工委书记段桂莲带队敲开一户户居民,做通一户户思想解释工作。

“这栋房屋六楼有一个70多岁的老人家,死活不愿意走。”有干部汇报。

“来两个干部,跟我上去,背也要背下来。”纪工委书记段桂莲揉着熬了一夜的眼眶,斩钉截铁地说。

“老人家,今天一定要下去才行,这里一楼已经进水,过一会儿就会停水停电,很不安全,也不方便,您住在这里我们大家都不放心,我们扶您出去吧!”面对诚意十足的干部,老人终被感动,主动走了下来,搬到了安全地带。

“那栋房子顶楼有一个80多岁瘫痪在床的婆婆,没有意识,她的家人坚持不搬她下来,怎么办?”又有干部汇报。

“去两个干部和四个武警战士,把老人家背下来。”段桂莲毫不犹豫地挥手道。

“真的不用背了,我母亲已经80多岁了,瘫痪在床10多年,屎尿全部在身上,身体一年不如一年,再说她也经不起这样的折腾,万一搬出什么状况也不好,就让她住在房子里,请你们派人每天送我们进去给她送饭菜就可以了。”老人的女儿女婿耐心的解释:“我们这栋楼房的地势还高点,又稍微靠后,虽然一楼进水了,但是不在涟溪河旁边,受损范围较小,房屋是砖混结构,不会出问题的。”

考虑到老人的实际情况,看到家人的坚持,在综合分析现场状况后,街道党工委和纪工委决定采纳当事人家人的建议,并制定好了多种应急措施。

晚上11点,5栋居民楼112户全部撤离,此时,正好过去一小时。11时10分,街道党工委书记组织召开班子成员临时紧急会议,对受灾较重,沿资江河的几个社区进行重点防控。除山塘、水库等地质灾害点留守人员不动外,其余干部职工全部分组增援涟溪桥社区、锑都社区、建新社区、冷新社区、冷园社区,必须保证在7月2日凌晨5点前把可能受灾的居民叫醒并进行疏散和撤离。

资江河的水还在静悄悄的涨,灾情就是命令,险情就是号召,正如纪工委书记段桂莲所说:“这不是简单的抗洪救灾,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同志们,今天是“七一”,党的生日,我希望所有的领导干部冲锋在第一线,所有的党员干部起模范带头作用,所有的干部职工履职尽责,攻坚克难,你们中很多人已经坚守抗洪防汛二天一晚,但是请继续坚持……”

“是谭万金谭总吗,洪水有可能淹到你的门面,请紧急搬货撤离。”

“曾奶奶,建新这里要进水,你住一楼不安全,收拾一下赶紧搬出来。”

“张师傅,资江河水位还要涨2米左右,你们这栋楼房会进水,收拾一下贵重物品,到安全地点住两天再说。”

……

砰!砰!砰!砰!砰!砰!深夜中不断回荡着敲门声、呼喊声、解释声。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透过云层撒向大地时,感觉是如此温暖,雨水在夜晚就停了,河水还在不断地上涨,沿河5个社区不时传来有居民楼房进水的消息,但是因措施得当,通知及时,没有一人受伤害,所有人员都进行了紧急撤离,贵重物品进行了搬运,损失还好,只要人没事,一定都会好起来的。

至7月2日上午8时,冷水江街道办事处共转移居民3587户,13991人,转移门面482个,搭建临时安置点2个,每天向受灾群众发放方便面、水和食物。

灾情还在继续,洪水无情人有情,灾后的清扫消毒工作更繁重,重建工作要求更细致。街道纪工委要求纪检干部要加强对抗洪抢险救灾物资资金调拨、分配、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保证及时足额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严禁发生假公济私、以权谋私和截留、挪用、私分等行为。加强水毁和灾后重建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督检查,确保灾区群众吃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规范灾后重建各类资金使用和项目管理,防止和杜绝发生贪污、挤占、挪用和浪费等问题,确保公开透明和资金安全。

相信我们党员干部只要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就没有跨不过的坎和困难。(戴乐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