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纪检干部胡端亮勇斗洪魔营救小孩、老人的感人事迹在当地传开了。
7月1日,已持续一周的大雨造成娄底山洪暴发,山体滑坡,严重危及涟水河沿岸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汛情就是命令。
这天早晨,娄星区杉山镇木山村。一直在驻点村忙了一个星期的胡端亮,一大早便与驻村的镇纪委书记李琨、纪委工作人员刘荣一起来到村里,和村干部一道查看灾情,看有没有山体滑坡,房屋进水。11点左右,他们来到庙冲组100岁老人彭冬秀家里做工作,劝她从土砖房里转移。开始,在家陪护的女儿怕麻烦不愿转移。做通思想后,一起送老人到儿子家。随后,立马投入到下一家做工作,一上午,走访了10多户人家,提醒他们注意防患山体滑坡,及时应对。由于工作细致,处置有力,虽然洪水肆意、冲坏了村民10间房屋,但2000多人的村子无一人伤亡。
胡端亮(前排左一)和其他工作人员在转移群众
下午2点,胡端亮接到娄星区人武部的通知,要他3点前赶到黄泥塘街道办事处涟滨村驾冲锋舟,参加抗洪抢险。
37岁的胡端亮以他从军5年养成的习惯,迅速赶往10公里外的救灾地点。
站在涟滨村旁冲街,胡端亮只见昔日温顺的涟水,像一头脱缰的野马,河水在村中横冲直闯,上游漂来的杂物横流,顷刻间就把房屋顶抬起,横扫而去。这时,地势矮点的地方洪水跟屋顶瓦片齐平,地势高点的也被洪水淹了一层。村民们有的开窗而呼,有的爬到了屋顶。根据现场村民反映,40多名群众被困洪水中,生命危在旦夕。
在娄星区人武部副部长龙轶群的带领下,他与一名抢险队员和3个村民踏上冲锋舟。第一次出船,就出师不利。因为发动机故障,刚出发没多久,就被急流冲到一条小巷子里,差点出不来。排除故障开出来后不久,又被一个旋涡冲离了航线,那里到处是电线杆、电缆,还有漂来的木头、油鼓,水下暗流涌动,地形非常复杂。因为碰到了被淹的墙,发动机再次熄火了,冲锋舟被冲到涟水河边,中间只隔了一间房子,随时可能冲进河中,形势非常危急。他们几个轮流拉火,胳膊都磨破皮了。折腾了一个多小时,才把故障排除。
“来人啊,救命!”一个来不及撤退的中年男子趴在屋顶的石棉瓦上呼救。快接近那房子,船又熄火了,他只能用撑杆上面的钩子,在石棉瓦上砸出洞来,再钩住,把船往前拉,慢慢靠近。
好不容易把这个男子解救出来后,不远处有一栋砖瓦结构的房子,摇摇欲坠,一对夫妻站在二楼与三楼中间的木楼梯上呼救。他们划船过去把他们解救下来。然后他们来到红砖房,10来个小孩、妇女和老人挤在二楼栏杆呼救。
胡端亮(左一)在救人
“孩子,我们来救你,不要着急!” 胡端亮边喊边用双手紧紧地抓住头顶的电缆,用脚顶住船体,同事们把绳子抛给楼上的人拉住固定冲锋舟,用肩膀作梯子,小心翼翼地从楼上接下了1个老人、4个小孩和5个中年人。1个小时左右才返回岸边。看他们的冲锋舟好久都没有回来,急得现场指挥的领导直冒汗。
这时雨小了,但涟水上游来水凶猛,水位在不断抬升。下午5时5分,离村里不远处的涟水娄底水文站出现历史最高洪峰水位纪录104.87米,超过警戒水位4.37米,超保证水位0.87米。
下午6点钟,传来人武部的指示:涟钢医院三角坪以及索桥市场附近被水淹了,群众被困,急需支援。胡端亮便接受指令带领杉山镇与他一起自愿赶来救援的刘荣、李美泉、颜超辉等3人,携带橡皮舟赶过去增援。当时,市场那地方,水深的地方有三四米深,浅的也有一人深,有十来个老人和妇女被困在楼里出不来。因为橡皮舟没有动力,为了更快地转移群众,他们4人直接在水里推着橡皮舟前进。当时已是7点,天快黑了,水很浑浊,水下有石椅,石桌等障碍物,有坑有沟,甚至还有破碎的玻璃,好几次碰到障碍物上把脚划伤了。有时踩到沟坑里,整个都摔倒了,呛了好几口水,李美泉踩到一个玻璃,把两只脚都割伤了,缝了十来针。就这样跌跌撞撞,来回跑了三趟,直到晚上9点,才把被困的群众一一转移出来。一名获救的老人激动地对胡端亮说:“你们真是活菩萨,谢谢你们的救命之恩!”
就这样,在这场百年难遇的暴雨中,胡端亮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哪里险情最重,他就冲向哪里,积极参与抢险工作,奋战12个小时,先后营救老人、小孩、妇女共20余人,以大无畏的精神,展示了一名纪检干部冲锋在前、勇于担当的高尚品质。(文字:黄首记 伍琼 摄影 周玉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