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娄底家风故事】曾祖母的木尺

娄底廉政网   柳翠兰   2017/11/27 17:26:18【字体: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上世纪三十年代,一顶花轿抬着曾祖母到了柳家,随行的有两箱红艳艳的嫁妆。除了一般习俗的新娘嫁妆外,曾祖母的嫁妆里多了一把尺子,一把一尺长的木制黑尺!

那是一把撑门立户的尺子。曾祖母嫁入柳家,男耕女织的甜蜜生活还没过多久,抗日战争爆发。山河破碎,满目苍痍。

村里开始征兵。曾祖父考虑到曾祖母拖儿带女,难舍娇妻幼子。可战事不等人,他挥泪而别,上了前线,从此一去不复返。可怜曾祖母身怀六甲,从此承担起一家子的生计。

那把尺子让曾祖母有了生活的底气。她会女红,而且十里八乡出了名。裁的衣服特别合身,做的虎头鞋也栩栩如生。哪家哪户生了小孩她总要熬夜或早起把鞋子做好送吉兆。她裁衣服用的布料也省,多出来的边角料,还会别出心裁给别人做围兜做缠巾。曾祖母从来都是按照约定时间送衣服,不会耽误人家半会功夫。人人都说她是个实诚人。靠着这门手艺,曾祖母起早贪黑,养活了年老多病的公婆,抚育了娇儿弱女。她常说:“尺在心中,量人又量己,靠自己,顶天立地!”

那是一把大公无私的尺子。在曾祖母的教养下,祖父长大成人,负责保管全村的粮仓。那年代人人饿得脑袋发晕,粮仓,那是活命的东西,人人眼红。家里孩子饿得发晕,曾祖母也饿得身体浮肿,但她坚决不许偷拿公家的一粒谷。她拿着尺子对祖父说:“人要站得正,立得直,不能让别人戳脊梁骨骂人。对人对己都要一样!”她还对村民说:“只要我崽做了对不起村民的事,一个字,打!你们打了我还要打!老乡们放心!”那时候,偷粮的事时有发生,可在祖父手里粮仓没丢一粒谷。

那是一把催人警醒的尺子。那把黑木尺子裁过衣,做过鞋,还打过人。它打了我爷爷。爷爷小时候胆儿肥性子犟,年少爱睡懒觉。每天清晨,尺子会准时先敲在他的门上,然后再敲在他的背上,啪啪的响。有了曾祖母的教育,爷爷养成了早起做事的好习惯,一生不懒事事争先,绝不拖延,做事雷厉风行。

那把黑木尺子打过我爸爸。爸爸从小脑瓜子灵,是个读书的料,曾祖母把他看得如眼珠子一般,疼他还来不及,可他也没少挨过尺子的训诫。当他贪玩背不了书时,煤油灯下就有曾祖母手持尺子的身影等着他;当他写的毛笔字没有被老师打红圈圈表扬时,那尺子更是刷的挥下,绝不手软。小手被尺子拍得通红,还得老老实实练字、学习。为此,爸爸从小背诵诗词,写得一手好字,谁家有什么红白喜事都是我爸上场挥毫泼墨。

那把黑木尺子也敲打过我。那一年,四岁的我带着弟弟在田间草埂玩,忽然发现一个南瓜孤零零的搁在田埂上,旁边一个人也没有。我和弟弟高兴得跳起来,费尽千辛万苦一路抬、扛、滚,把南瓜运回家。本想得到表扬的我们争着抢着告诉曾祖母我们的丰硕成果,哪知道迎接我们的是一声严厉的“跪下”。尺子啪的一声又一声挥在手上、背上、屁股上,痛得我直哆嗦。“那是别人的东西,别人的东西不能要!别人的一根草都不能拿,不能拿!”这次的教训让我记忆深刻。后来我当了老师,曾祖母更是时刻告诫我,要把每个孩子当自家的孩子教。

有了曾祖母和她的尺子,我家在村里的名声顶呱呱,爷爷、父亲、姑姑走出去个个昂首挺胸,人人称赞。而那把尺子,在我出嫁的时候,曾祖母给了我,现在它静静地竖在我家客厅的柜子上。它是曾祖母传承给我们一大家子的财富———靠自己,顶天立地,做事绝不偷懒,为人不能藏私,光明磊落,勤学上进。

曾祖母的“尺子”,时刻告诫我,也必将伴我继续砥砺前行!(作者单位:娄星区黄泥塘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