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娄底家风故事】老张家的春晚

娄底日报   唐春莲   2017/12/4 10:05:14【字体: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吃过年夜饭,就等着看春晚。老张家祖孙三代围坐在客厅,唠唠一年来这样那样的事。客厅虽挤了点,但洋溢着除夕夜的喜乐。外孙兴奋地摇着老张的胳膊:“拜年了!拜年了!外公发红包!”但是小一点的孙子跳起来嚷嚷:“看照片,看照片,爷爷讲故事!”这时候大家一下就安静了,都拿眼睛看着老张,只有电视的声音还在响。

张良庄笑眯眯地走进卧室,待他出来时,手里多了一个锦盒,锦盒里是他珍藏的宝贝———一张长达3.5米的照片。这不是一张普通的照片,这是1989年,张良庄被评为全国劳模,在人民大会堂与2700多名全国劳模的合影,张良庄站在合影的正中。

3.5米,有大半个客厅长。全家人在客厅一字站开,张良庄缓缓打开卷成筒状的照片,依次通过每个人的手小心地展开。他给孩子们介绍,这是河北省的张佑斌劳模,那是山西省的亢龙田劳模,这个是设备技术维修的高手,那个是桃李满天下的人民教师……张良庄文化不高,不善言辞,说不出大道理,他的手指平静地在照片上指指点点,他沉浸在回忆里,讲起了过去的故事。他说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修炉工,干的是最普通的活,但涟钢给他分了房,还给了他无上的荣誉,他的言语里满是感恩。

这张被珍藏的照片,是张良庄的历史,也是张家的荣誉,传递着奋斗和感恩。薄薄的一张相纸,托在张家子孙手上却是沉甸甸的分量。

早些年,无人的时候,张良庄会拿出照片,任由记忆的思绪飞扬。照片太长,没法过塑,随着年代的久远日渐发黄,边角已有稍许磨损,张良庄不再舍得拿出来,只有到了除夕,一家人聚齐了,才在孩子们的要求下让他们饱饱眼福。

日子一年年过去了,孩子们又有了孩子,除夕夜的晒照,成了张家特别的春晚。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张良庄是涟钢响当当的人物,这名普通的修炉工人,连续七年被评为涟钢劳模,一次被评为省特等劳动模范,荣获过全国和全省“五一”劳动奖章,1989年被评为全国劳模。

看完照片,张良庄会习惯性地说一句结束语:“孩子们,新的一年新的开始,上班的要认真工作,读书的要好好学习,你们要感谢工作,感谢生活。”

他是农民的儿子,1958年招工进了涟钢,涟钢养育了他,也成就了他,张良庄对涟钢有着深沉的热爱。他的子女都在涟钢工作,和他一样,是最基层的员工。他时常对子女说:“是涟钢给了你们工作,你们要懂得感恩,一定要老老实实做人,本本分分做事。不要怕苦怕累,多做点事不会吃亏。”

张良庄的女儿张燕,曾经是涟钢炼铁厂的一名核算员。2016年,炼铁厂减员减岗,她的岗位撤销了,炼铁厂把她安排到风机房,40多岁的她,由坐办公的常白班变成了在生产现场的三班倒工人。

风机房是涟钢A类设备,责任心要求非常重,必须时刻盯着电脑屏幕,观察机器数据的变化,时不时还要到机房查看电机运行状态。风机房的噪音相当大,长期呆在这样的环境里,容易心烦气躁,引发耳鸣、失眠等。

张燕记得小时候,有一年寒假因事去父亲上班的地方找他,站在炼钢炉外,热浪袭人,感觉自己快被烤熟。她看着父亲将身上的棉衣棉裤淋得透湿钻进炉子,几分钟后,当他黑乎乎地从炉体里爬出来时,湿湿的衣裤已被烤干。时至今日,77岁高龄的老父亲,还坚持在涟钢旁山冲活动室为和他一样的退休工人服务着,每天擦窗抹桌,分拣报纸,修补桌凳,把活动室的窗帘拿回家洗,用的是自家的水电,但他乐在其中,从不觉得吃亏,他用最朴实的行动,回报工作了36年的企业。

老老实实做人,本本分分做事。这是张燕听父亲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正是这句平平常常的话,让她时刻警醒,不管干什么工作,都不能怕苦怕累,她要传承父亲的劳模精神,把根深扎,可以平凡,但绝不平庸。于是,她没有选择内退,而是愉快地接受了工作安排。

除夕夜,抚摸着老照片,张家子孙仿佛感受到了昔日炉膛里传递过来的温度,感受到劳动的光荣,荣誉的神圣。老张家这个特别的春晚,年年除夕都会上演,它是张家每个人血脉里的珍贵养分,滋养着他们的灵魂,代代传承。(作者单位:涟钢社会事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