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娄底家风故事】父爱深处是寻常

娄底日报   刘芝   2017/12/4 10:07:04【字体: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父亲是我孩童时代非常惧怕的人,他很严肃,寡语,对子女要求非常严格。但随着时间的流逝,父亲年纪增大,对我们也随和了许多,与我们的交流也多了起来,这是我能够走进父亲内心,理解父亲,懂得父亲不易的一个契机。

在我儿时的印象里,父亲之于我最温存的记忆便是,一见到我就用他粗犷的手摸摸我脑袋,并脸带微笑。这是我当时感觉最幸福、最快乐的时刻。父亲平时工作很忙,我和哥哥的生活起居都是靠我母亲在操持,父亲对我们只抓“大头”即思想、文化建设。虽然父亲极少有时间陪伴我们,但我总感觉父亲对我们严格要求无处不在,看不见的“管制”一直围绕在身边,怎么也摆脱不了。所以,我儿时的梦想就是想自己快快长大,可以挣脱父亲的束缚。可这个梦想到现在也未曾实现,而我却在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一步一步走向他。当我们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猛然发现父亲对我们的敦敦教诲、严格要求是有道理的,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在社会立足,有更大的选择空间,有幸福生活的资本。不过,这也只是我浅显的认识和体会,至于父亲深层次的想法我不得而知。

在我读大学以后,明显感觉到父亲对我们多了几分慈祥,会主动跟我们谈起他的工作经历、心路历程、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以及他的哲学观,我每次都是认真倾听父亲的讲述,似懂非懂地汲取其中的养分。大学或者研究生期间,一放暑假回到家,我都会将在学校发生的重大事情跟父亲沟通,也会将当时心中的困惑向父亲倾诉,父亲这时就会不急不忙地帮我分析,找到症结所在。这时的我,对父亲的看法有了改观,不再惧怕父亲,心中对父亲的崇拜和敬意油然而生。夏天晚上我跟父亲坐在一楼大门口,谈天说地,可以聊到深夜都不觉得疲乏,反而思维活跃、身心欢愉。我很感激有这样的父亲,在给我物质生活的同时,还能在精神生活上给予我无尽的帮助。在我的认识里,精神上的富足才是真正的富足,才是值得家族传承的财富。父亲一再强调我们要多读哲学书,在我看来哲学是可以在我们面对苦难、挫折等不良境遇时,使我们积极面对和处理的指导思想。这是父亲给我们开的一剂良方。

自从我进入法院工作以来,父亲时不时在我耳边敲边鼓,给我上政治党课,教导我在工作上要严格要求自己,尤其作为一名年轻的同志要善于学习,精通法律业务。我也不敢懈怠,法律是我的专业,亦是我的爱好,我愿意为之奋斗一生,其乐无穷。我在工作上取得的小成绩,父亲从来不会在意,他总会蹦出许多高标准来不断要求我,有时我也会有些许不快,但转念一想,这是父亲的良苦用心,我便会欣然接受。父亲脱去严肃、寡语的外衣,其实是一位感情丰富、慈祥可爱的父亲,与儿时我对父亲的感知完全不一样。这些年,父亲慢慢变老,我们慢慢长大,彼此之间终于搭建了一座畅通无阻的沟通桥梁,相处模式也发生了质的改变,父亲不再是子女的权威,双方可以敞开心扉谈人生、谈世界。父亲是我一辈子的良师益友。

我儿时的幼稚梦想是希望自己快快长大,摆脱父亲的“管制”;而我现在的梦想是希望自己以后有足够的能力,成为父亲的依靠和骄傲。(作者单位:涟源市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