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超越血缘的母爱——记金竹山公司张铁雄

娄底廉政网     2017/12/11 15:34:16【字体: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母爱,是这个世间最伟大无私的爱,她情尽所有,却不求回报,她倾注一生,始终绵延深重。因为,这份爱源自骨肉相连、与生俱来的血脉亲情。然而,在金竹山公司土朱煤矿有这样一位母亲,他们母子之间没有“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也没有长年共同生活而建立的默认和责任,有的只是她宽厚的悲悯情怀以及那份闪耀着的人性光辉。

这位母亲叫张铁雄,儿子叫何海斌,张铁雄是何海斌的继母。何海斌是不幸的,可他又是幸福的,因为他拥有着一份超越血缘、难能可贵的母爱。每个天色宜人的日子里,在土朱矿的老家属区内,这对特殊的母子时常会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只见张铁雄紧紧地搀扶着何海斌,看得出她有些吃力,儿子已高她半个头,可是腿脚却显得很僵硬,走起路来摇摇晃晃,深一脚浅一脚的,身旁的母亲小心翼翼地扶着他,嘴里还不停地轻声说着:慢点,一步一步来,要小心……看到这样一幕场景,人们都会投来同情的目光,但更多的是感动与钦佩。

突遭厄运

何海斌今年19岁,他的爸爸叫何爱东,是土朱矿福利队班中餐食堂的一名职工。何海斌九岁那年,妈妈患上重病,当时虽花去巨额医药费,可还是因治疗无效离开了人世。从此之后,就只剩下他们父子俩相依为命,艰难度日。由于家中欠债累累,为了减轻父亲的经济压力,何海斌在新化老家读完初中后,就没有继续升学,小小年纪便独自离家,四处打工赚钱。       

2009年4月,通过热心人的介绍,何爱东结识了家住矿区附近的张铁雄。张铁雄是岩口镇农科村人,丧偶多年,带着一个孩子和公婆共同生活。张铁雄见何爱东老实本分又勤快,在大家的撮合下,没过多久,两人正式走到了一起。得知爸爸又找到了合适的人生伴侣,重新拥有了一个完整的家,这让在外谋生的何海斌觉得由衷地高兴,他不时会打电话问候他们俩,每逢春节时,还会回到新家与他们团聚,一家人在一起过得和睦融洽。据张铁雄回忆说,那时的何海斌很乖巧懂事,一口一个“阿姨”亲热地叫着,他不仅嘴甜,而且还嘘寒问暖非常贴心。

正当全家人憧憬着更好的生活时,一个突如其来的灾祸,降临到他们的身上。2011年7月的一天,跟随老乡在岳阳务工的何海斌,外出时被一辆农用车撞倒,导致头部重伤,整个人完全失去了知觉,生命危在旦夕。何爱东和张铁雄火速赶往岳阳,当见到躺在重症监护室、昏迷不醒的儿子时,他们顿时惊呆了,感到心痛不已。然而,等待他们的还不止这些,因肇事车辆当场逃逸,何海斌的治疗费用无人承担,而他们自己又没有多少积蓄,巨额的医疗救治费成了摆在他们面前的最大难题。权衡商量后,两人做出决定,由张铁雄回家筹钱,何爱东则留在岳阳陪护儿子。回到矿区,张铁雄马上向矿里及亲友求助,获悉他们一家的不幸遭遇后,大家都伸出了援助之手,使何海斌得到了及时救治。

经过一番周折,车祸肇事者被公安机关抓获,可是他只赔付了五、六万元之后,就再无赔偿能力了,迫于无奈,2011年年底,何爱东夫妇只好将何海斌接回了家。出院时,何海斌还处于无意识状态,进食都是依靠注射器打流食,主治医生叮嘱何爱东夫妇一定要小心护理,要通过各种方式经常地刺激他,医生还说,最终能否康复,那就要看何海斌以后身体各项机能的恢复情况如何了。

精心护理

为了帮助何爱东一家度过难关,矿里给他们专门腾出了一套住房,并安排张铁雄到矿班中餐食堂工作,以增加他们的家庭收入。刚回到家中的何海斌人事不省,整日昏睡,如同植物人一般,吃喝拉撒全依靠人照料。眼看着从前活蹦乱跳的小伙子,现在只能每天躺在床上不能动弹,他还不足18岁啊,难道这辈子就这么毁了吗?绝不能这样,张铁雄下定决心,一定要让何海斌站起来。听说她要照料瘫在床上,还不知能不能醒过来的何海斌,张铁雄的娘家人都坐不住了,纷纷劝阻她,让她不要管这个闲事,反正她也只是个后妈,就算她撒手不管,别人也不好指责什么。可张铁雄非常平静又坚决地说了一句,我们现在是一家人,我不能离开他们。

众所周知,要照顾一个失去意识、完全没有自理能力的人,得需要付出多大的耐心和细心,投入多少精力和体力。面对一个毫无知觉,昏睡不醒的人,张铁雄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护理经验,她通过与医生交流、请教他人的方式,很快就掌握了这些护理常识。每天一大清早,有时甚至天都还没有亮,张铁雄就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她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何海斌端屎端尿、擦洗身体,还有喂食喂药、换洗衣物。刚回家时,何海斌尚未恢复吞咽能力,进食都是鼻饲,用注射器手推流食。他的膳食要求清淡有营养,又要熬成浓汁,试了温度后再装瓶导进胃管,缓慢地把食物推进去,喂完后必须冲洗胃管、洗净注射器,还要观察他是否有不良反应。由于一次只能注射200-300ml,每天要喂4次,这种喂食方法既繁琐且费时,但张铁雄没有嫌麻烦,每次都是一点一点,小心翼翼地喂,生怕烫着或噎着他,喂药时也是一样。何海斌长期的卧床不起,为防止他生褥疮,张铁雄要定时给他翻身按摩,到了深夜也不能好好休息,还要给他翻身好几次。因为大小便失禁,一不留神他就会弄得身上和床上又脏又臭,张铁雄不嫌脏,不怕臭,马上给他更换衣服被褥,清洗干净。即使有这样一个瘫痪病人,可家中依然收拾得整齐洁净,邻居们都夸她贤惠勤快,一天到晚总是围着何海斌打转,不得片刻轻闲。哪怕在上班期间,她也时刻牵挂着家中的何海斌,一旦工作任务完成,她就急急忙忙地往家里赶,到家后又是一阵忙碌。家中有了张铁雄这样贤惠勤快、任劳任怨的“贤内助”,何爱东丝毫没有后顾之忧,一心都扑在工作上,他干起活来踏实认真,从不挑三捡四,性格随和,与同事相处十分融洽,做为班中餐食堂的炊事员,他努力提高自己的烹饪技艺,用心炒制美味可口的班中餐菜品,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誉,在矿业公司2012和2013年的年终评选中,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员工”的光荣称号。他的坚强后盾张铁雄依然日日夜夜地操持,不仅要上班、打理家务,而且要照顾何海斌,无论怎么辛苦她都没有想过要放弃。在她的精心护理下,何海斌日渐好转,慢慢地有了知觉,这使得她欣喜异常,更坚定了继续下去的信心。

母爱奇迹

张铁雄遵照医生的嘱咐,经常跟何海斌说话,边给他按摩边问这问那的,并背着他下床,让他的脚试着在地上行走。而才有了点知觉的何海斌仍无法表达,还没有自控意识,他变得更加难以照顾,有时在喂他吃饭时,他会突然挥手打掉饭碗,冲着眼前的张铁雄就是重重几拳,张铁雄没有生气,她忍痛清扫完散落的碎碗及饭菜,重新端上饭继续再喂。有时在背他起床的时候,他会冷不防地在肩膀上,死死咬上一口,咬得张铁雄肩头青一块紫一块的,十天半月都不见好,即使是这样,她也毫无怨言,她知道此时的何海斌才刚醒过来,他需要一天天地“长大”。从此,张铁雄对何海斌,就象抚育自已刚出生的孩子一样,倾注了她全部慈母般地爱心,教他呀呀学语、扶着他蹒跚学步。何海斌从无法发声到一个字、两个字地开口说话,从无法动弹到一步、两步地迈腿走路,一天一天地在恢复。他的每一步成长张铁雄都铭记于心,其中最让她记忆深刻的是何海斌叫的那第一声“妈妈”。当时,何海斌是在邻居们的鼓励下,场面有些拘谨扭捏,但他显然已是真情流露,现在的他张口闭口都是“妈妈”,一天不见就心慌得很,他对妈妈的依恋与日俱增,而张铁雄对他也同样是再也无法割舍。

常言道:苍天不负有心人。如今,何海斌在妈妈的陪伴下,每天都可以出门走走,虽然口齿不是很清楚,但他很喜欢跟大家说说话、聊聊天,大家也乐意和他交流,当有人问他,妈妈对他这么好,将来要怎么报答她呢?他总会说:将来要给妈妈买好吃的,好看的衣服,还要买金戒指、金耳环……也许,在他还懵懂幼稚的意识里,认为这就是最好的报答。每当这时,张铁雄就会欣慰地笑着说:“只要斌斌能好起来,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就是对我最好的报答。”

张铁雄对何海斌的这份宽厚博大的母爱,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人,她的事迹在《中国煤炭报》上登载,被冷水江市电视台《民生日记》栏目采访播出。电视专访播出后,在金竹山矿区,在冷水江城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引起了市妇联与市残联领导的高度关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与援助。2013年岁末,湖南煤业集团开展了寻找“最美六种人”活动,她被大家推选,在三十万湘煤员工家属中脱颖而出,入围候选。2015年,经过层层评选,荣获湖南省“最美家庭”荣誉。面对众人的一致夸赞与新闻媒体的竞相报道,张铁雄在乎的不是自身的荣誉,她考虑的全是何海斌的后期恢复,她希望通过大家的关注,能帮助何海斌找到好的治疗途径,使他逐渐康复。

在这条路上,她会一直努力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