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提着棉被走在去扶维友家的路上,夕阳将我的身影拉得很长,隔着老远,76岁的贫困户扶维友靠在窗前对我一边挥手,一边喊:“段书记,你又来了!真的是对我太好了……”,这样的话,我每一次来他都会对我说上无数遍,我每次听了都会觉得心酸。
扶维友是我今年结对帮扶的精准扶贫户,记得第一次去他家的时候,村支书李谟长一边在山间小路带我前行,一边跟我简单介绍了扶维友的基本情况,他年老体弱多病,无劳动能力,平时的生活来源主要靠亲朋戚友支助,虽然申请了低保,但那还是远远不够日常生活开支的。
来到扶维友家,村支书向他介绍我:“冷办纪工委段书记来看看您!”他与儿子生活在一个屋檐下,自己单独住在二楼。我们到的时候,他正一个人唱着茶水伴饭,皱纹密布的脸上是一种病态的憔悴,佝偻着背,瘦得一阵风都可以吹走的样子,望着家徒四壁的室内,我在心里对自己说:“一定要让这个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一天晚上,我刚下班回家,就接到他的电话:“段书记,你帮帮我,我胃疼得难受,帮我买些安眠药吧!这日子活着也是受罪啊!”听着他哽咽又喘息的话语,我内心难过极了。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着。”要是一种怎样的痛才能让老人丧失生存的意志,我只好安抚他。第二天,立即过去与他沟通,并联系老人的亲友多从情感上给予关心。我自己也时常带点老人喜欢的水果去陪他聊聊天,老人的心境便慢慢开朗起来。
要怎样才能帮他脱贫呢?国家的脱贫标准是年人均纯收入不少于3200元,他有低保,每月150元;有养老金,每月84元;有点退耕还林补助,不足百元; 还有亲友子女会提供些赡养费,可是也还不够。产业扶贫,他没劳力;教育扶贫,他不需要;政策兜底扶贫也离脱贫有差距,全靠政府支持也不可能,还得靠自身发展才能摘掉贫困的帽子。经过分析,我跟他的家人协商,利用房屋靠山的优势,多发展养殖业,主要以鸡、鸭喂养为主,要老人平时帮着照看点,撒点食还是可以的,子女每月给老人300元以上的生活费用就达到脱贫标准了。
如今,不只是他的家人搞起了养殖,扶维友自己也喂了20来只鸡,每次去他那,他都会兴奋地对我说:“段书记,你看,我的鸡又长了不少,年底可以卖个好价钱了。”
我顺着他的话说:“是呀!这些都是土鸡,销售不是问题,到时我帮您推销,您老只要把身体养好就是福呀!”
扶维友感慨地说:“现在党的政策好,干部也很好,尤其是段书记您,真正是关心我们老百姓,我能赶上这样的日子,真好啊!”
“扶师傅,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美好!”
习总书记说了,我们党的出发点就是一切以人民为中心进行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前进的方向,作为党员干部,我们更应该深入基层,与群众打成一片,把脱贫攻坚的政策牢记在心中,作为纪检干部,要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提高政治站位,促进干群关系,引导群众开创美好新生活!(冷水江街道办事处 段桂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