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王书记,和平村的贫困户刘树林的扶贫包干干部白吃贫困户的西瓜,这可不行啊!你们要好好查查。”一位老人气愤地打电话给正在吃晚饭的金石乡纪委书记王玲。
“您老放心,我们尽快去调查,核实情况后再回复您。”王书记不假思索地回答。
接完电话后,王书记顿感不安,毕竟这是脱贫攻坚关键时期,白吃贫困户的西瓜是性质相当严重的事。谁会有这么大的胆?她迫不急待地拨通了乡扶贫办主任李凯的手机,“晚上好,李主任,我想问下,和平村贫困户刘树林的扶贫包干干部是谁?”。
“王书记,是乡残联理事长刘万和。”李凯答道。
“刘万和,平时工作认真负责,不善言谈,乐于助人,人挺正直的,他怎么可能会白吃贫困户的西瓜呢?”王书记心生疑惑,“这会不会是个误会?”
第二天,王书记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刘万和了解情况。
“万和,你吃了刘树林的西瓜?”王书记直奔主题。
“我吃了,王书记。”刘万和答道。
“你怎么能这样!”王书记有些生气。
“我花钱买的,王书记,请放心,我肯定不会白吃贫困户的东西。”刘万和似乎觉察到了什么。
“我知道,你是不会干出这样的事的,快给我说说具体情况。”王书记有些着急,脸色由“阴”转“晴”。
“前不久的一个晚上,刘树林老人打电话给我,说:‘小刘,我种的西瓜熟了,感谢你为我家争取到危房改造项目,家里漂亮多了,送些西瓜给你。’。‘帮您忙是应该的,帮其他人的忙都拒绝他们的好处,更何况是为您!改天,我来买些西瓜,如果您吃不了那么多,我还可以帮您卖到城里去。’我当时是那样说的,后来,我开车去了和平村走访,刘老送了6个西瓜到我车上,大概80斤,当时售价是1.5元每斤,我在刘老家给了他二百元钱,刘老硬是不收,我俩还来回推了好几次,他才肯收下。西瓜装上车的时候,有群众看到了,他们没有看到我当场付钱,可能怀凝我白吃刘老的西瓜。”刘万和一五一十地道来。
“万和,我相信你,等我们调查核实完后,为你恢复名声。”王书记信心满满地对刘万和说。
随后,王书记与纪检专干小张来到和平村走访了刘树林,证实了刘万和的所言属实;也走访了来电反映情况的老人,他听说,有人看到扶贫干部搬西瓜上车时没有付款,一气之下就打了王书记的电话。
真相大白之后,王书记主持召开了和平村村支两委、党员、组长及相关人员参加的会议,把刘万和吃西瓜的来龙去脉进行了说明,要求在场人员做好宣传,为刘万和同志正名……。
令人欣喜,刘万和成为了金石乡乡村干部学习的好榜样。(冷水江市金竹山镇纪委 李喜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