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娄底家风故事】好学家风中成长起来的成仿吾

娄底廉政网   阳跃君   2019/7/23 10:40:15【字体: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在革命战争年代,他曾任中共第一所高级干部学校———陕北公学的校长,敌后抗日根据地第一所高等学府———华北联合大学的校长。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东北师范大学、山东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这三所著名高校的校长,为新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东北师范大学、山东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都为他竖立了铜像。他就是成仿吾。

成仿吾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无产阶级教育家和社会科学家、文学家、翻译家。他出生于新化县琅塘乡澧溪村。成家祖辈都是读书人,祖父成明郁是清同治九年(1870)的举人,光绪三年(1877)进士,曾任过直隶行唐、广昌的知县和知府,因对清政府腐败的不满,1891年毅然辞官返乡从教。父亲是当地有名的秀才,却不幸于成仿吾3岁时早逝。他的大哥是一位跟随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派人士。

祖父、父亲和大哥都酷爱读书,这种好学家风,从小就培育了成仿吾刻苦攻读的良好习惯。从4岁时起,他便开始识字,因有过目不忘的超群记忆力而深受祖父喜爱,祖父也着力培养他。成仿吾自幼便养成了自觉的学习态度,从不要人监督。每天早晨天刚亮他就自己爬下床,点上高脚油灯读古文,吃完早饭后便练习写字或写文章。为了接受当地一位有名先生的教导,他8岁时便每天步行20多里去这个私塾读书,由于刻苦,成绩十分出众。12岁时,为了能学到更多的知识,他执意单独一人到县城去读官办小学,后因劳累生病才不得不辍学。

13岁时,成仿吾随其大哥成劭吾东渡日本,就读于名古屋的第五中学。成劭吾一人的公费供兄弟两人留学,生活自然艰苦。但是,成仿吾学习极为认真,不到一年,他就完全掌握了日语,听、说、读、写,样样超过别人,被师生称为“语学天才”。后来经过努力,他还精通了日、英、德、法、俄五种语言。郭沫若在《创造十年》里说:“他很有语言学的天赋,他的学习能力很强,记忆力有点惊人。”在古诗词方面,郭沫若又说:“成仿吾到日本时年纪很小,那时他对中国的旧文献也有了初步的了解。我们在井冈山同住的时候,时常听见他暗诵出古诗词。这很出乎我的意料。”

成仿吾的勤奋好学,成就了他的学业,也成就了他后来的事业。成仿吾一生耕耘几十秋,著译数百篇,不仅写出了许多诗歌、小说、散文和话剧,而且在文艺理论和文学批评等方面大有建树,同时他还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共中央书记处审定的《成仿吾同志生平》高度评价成仿吾同志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无产阶级教育家、社会科学家”。

值得一提的是,成家的好学家风代代相传,如成仿吾的二女儿成其谦就是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的教授。(作者单位:新化县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