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娄底家风故事】“公家的东西不能动”

娄底廉政网   彭旭   2019/9/9 15:33:15【字体: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从兴办新学的太爷到我们这一代,我家已是四代从教。祖训很多,其中有一条“清白做人,廉洁做事”一直为长辈们耳提面命,还有一个有关清廉的故事,更是让我们代代相传。

上世纪五十年代,爷爷在一所学校当总务。那时爷爷工资每月才十几二十元,一家老小全靠这点工资养活,生活实在是拮据。姑姑当时已上学,说来惭愧:父亲是老师,却交不起孩子的学费,期期被学校催,姑姑觉得很没有面子!有次爷爷去镇里开会,顺路回来探个亲。姑姑提到了学费的事:“爹爹,全班只有我没交学费了,学校催得紧,你就给我两块钱把学费交了吧!”爷爷为难地说:“今天没带钱,下次再交吧!”姑姑说:“我看了你放在桌上的布袋子,有四十几块钱呢!”爷爷说:“那是公家的钱,不能动!”姑姑抹起了眼泪,奶奶见状说:“你先给她交上,发了工资再补上吧!”爷爷生气地说:“一是一,二是二,怎能违反规定?小孩不懂,你也不懂吗?”训斥完奶奶抬脚就走。

走不过一里地,下起了瓢泼大雨,爷爷想:学费没讨到,这次昭晖(姑姑的名)是不会给我送伞的了!谁知在雨中却看见了个小人儿:戴着斗笠,怀里抱着一把伞,裤腿都湿了!想到欠交的学费,爷爷有点内疚,觉得对不住孩子,接过伞和颜悦色地说:“昭晖,别怪爹爹!公家的东西是不能动的!下次发了工资,一定先把你的学费补上!”姑姑仰着头,懂事地点点头说:“爹爹,我懂!”

奶奶每说起这事总会说:“后来你爷爷跟我说起送伞的事,说看到孩子这么懂事,其实也想从布袋里掏两块钱,但一想到有了一次违规,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这是万万不能开头的!就把这想法马上打住了。宁可对不住孩子,也不可做损害公家的事!”姑姑说起这事,满眼钦佩:“你爷爷管了学校一辈子钱,从没差过一分!”

后来,叔叔也当上了学校总务,爷爷一再强调:公家的东西是无论如何也动不得的!再后来我们也参加了工作,父辈一再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少吃少穿没关系,不能做损害公家的事!老公娶了我,奶奶也把这个故事讲给他听,说:“是我们家的人,就要记住那句‘公家的东西不能动!’的话,你才能做好人,做好事!”我们兄弟姐妹们都说:“这一点我们要做到,也要告诉下一辈的孩子们做到!”(作者单位:娄星区水洞底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