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娄底家风故事】涓涓细流,绵远悠长

娄底廉政网   李云峰   2019/11/21 13:25:11【字体: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婆婆每次和村里人闲聊时,总不忘骄傲地夸自己有个好儿媳。我们相处近二十年,婆媳间从来没有红过脸,即使在思想观念上有差异,我也是尝试慢慢去理解,从那些耳濡目染的生活小事中去感悟。公婆的言行举止,是我们积淀、传承的宝贵财富。

孝顺

百善孝为先。从公婆身上,我懂得了孝和顺。

年近九十岁的奶奶共有四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在农村,由谁来赡养老人在很早前就商定过,公公是家中老大,赡养老奶奶,爷爷和奶奶则由三个叔叔负责。可每当家里买了肉食,都不忘给奶奶送去;要是宰鸡抓鱼,就更不用说了。空闲的时候,就上奶奶那去坐会儿,陪老人聊聊天。后来,奶奶年龄大了,身体越来越不好,快七十岁的公公就寸步不离、整夜整夜地守在床边侍候了近三个月,这对一个老人来说,的确不容易。奶奶临终前,神智已不是很清醒,但只要公婆叫上一声“妈妈”,她一定知道是谁。

公婆在老人面前的温顺谦恭,完整地展示了孝顺二字。村里很多人都住上了新房,公婆的愿望也是盖幢新房子,我和丈夫紧着那点微薄的工资,终于满足了他们的愿望。婆婆身体状况一直不太好,高血压、心脏病常折磨着她,每年都要上医院住上两三次。丈夫很有孝心,经常查阅这方面的资料,都快成半个专家了。今年终于做通了婆婆的工作,让她上大医院做了次检查,便于对症下药。呆在医院的十多天,婆婆成了孩子,抱怨这、埋汰那,打针也痛苦难耐,丈夫总是不厌其烦地开导,做什么都细致入微。我期待我的孩子也能学会这一点。

勤劳

每天早晨,我们还在睡梦中时,公公五点就起床了,房前屋后的菜地里转转,花坛果树边施肥浇水,田间瞅瞅自己养的鱼儿,割上两把鲜嫩的草撒在池中。他的工作除了农活外,还负责替猪商们到村子里物色出栏的壮猪,赚点中介费补贴家用。因为眼力劲儿好,介绍别人买的猪品质好,价格公道,很受村民和猪商们欢迎。只要停下手中的农活,他就走村串户去了。公公有眩晕症,犯病时走路都困难,可一接到猪商们的电话,病也好了,走老远老远的路都行了。在农村,十二月接近年关,农活不多了,多数人都在家准备年货等待过年,可我家公公却一刻也呆不住。我真的很少见他在沙发上坐上一两个小时的。

或许是受了公公的熏陶,都是一线教师的我和丈夫,在工作中也从不懈怠,尽职尽责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去年丈夫被评上了高级教师,是他们学校目前较年轻的高级教师,我也是单位的工作骨干。

大公无私

公公是一名普通的老党员,曾在村里担任过支书。他没有说过什么豪言壮语,只是默默地做好他自己认为应该做好的事。当村里倡导卫生运动的时候,七十岁的他踊跃报名参加,去溪边砍荆棘,清洁河道;马路边没有划分的卫生区域他主动去打扫;为了保护环境,响应禁炮令,最疼爱的孙子说过年不放炮没有过年气氛,他带着歉意而又坚定地说:“你爷爷是党员,应该带头遵守规定。”到了秋冬季,村里的自来水开始断流,公公架好抽水机抽水时,总不忘给邻居家的水缸里也灌满。每当村里党支部组织学习,他从不错过,积极参加,经常是鼻梁上架着老花镜,拿着笔,认真地写着笔记。最开心的是去年年底的党员会,领回来一块“党员家庭户”的牌子,公公擦得锃亮锃亮的,摆在客厅最显眼的位置。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质朴的老人用自己的行动给后辈做了楷模,我们要把这优良的家风传承下去,使这涓涓细流,绵远悠长。(作者单位:冷水江市崇北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