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娄底家风故事】以和为贵

娄底日报   黄双玉   2019/12/21 10:31:33【字体: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的大姨名叫黄雪英,是一名典型的中国传统妇女。她常说一句话,“只有和和睦睦,才能家和万事兴。”

前些年,她邻居家修一间杂房,没有事先沟通,便砌在了两家房屋中间。她家里人愤慨不已,怒气冲冲便要上门讨说法。大姨却连忙拦下他们:“家和万事兴,不管对内还是对外,都要以和为贵!”不仅不上门找麻烦,平日见到邻居一家更是笑脸相迎。邻居自觉不好意思,便常往她家里送点新鲜瓜果,邻里关系竟然因此和睦起来。我知道了以后,对大姨竖起大拇指:“您这思想境界,跟古时的大学士张英有得一比!”大姨不知道张英是谁,我便把“六尺巷”的故事讲给她听。她听后,坦然一笑:“张英心胸宽阔,我很佩服,我哪能跟他比!”

大姨在生活中不仅不与人争吵,与人交谈也总是如春风化雨般温柔。但大姨父是个性情中人,家中时常回荡着他的大嗓门。有时家里的孩子做错了事,他急躁的脾气就上来了,大发雷霆,狠狠数落一通,让我的表姊妹们面红耳赤,泪水涟涟。这时,善良的大姨总会出来打圆场,把大姨父那几句恶狠狠话语中包含的担心和关爱说出来,又用“和睦乃兴家之本”“和气是福”等话语来数落大姨父的不是,再细心妥帖地安排好一家人的饭食,最后大家总会高高兴兴的收场。就这样,大姨每次都巧妙地避开姨父的锋芒,为子女们营造了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

大姨在生活中一直保持这样乐观平和的心态,从不怨天尤人。她没有多少文化,大半辈子干的都是“不体面”的工作,摆地摊、开快餐店、卖猪肉等,夫妻俩赚的钱就只刚好够家用。按理说,长时间的紧衣缩食会使人缺乏安全感,理想愿景也应投射在钱财代表的丰衣足食中,但我从未听到大姨对穷日子抱怨过,她也从不做一夜暴富的美梦。我印象中的大姨仿佛每天都是快乐的,口中总是哼着小调。她说,“只要手脚勤快点,大钱虽赚不到,但也不会穷死饿死。如果一家人因利生怨,还不如平淡度日的幸福美好!”因此,哪怕是后来外公患病的那段艰难岁月,大姨在子女孙辈面前也没唉声叹气过,更没有每天以泪洗面。她总是准时淘米生火,有条不紊地洗菜切菜,让油锅声呲啦呲啦响着,屋顶上炊烟袅袅,似乎能把愁云惨雾驱散一点点。大姨不说不提,把苦难不动声色地藏在心里默默消化,用最朴实的一粥一饭来维持整个家庭的风平浪静。

就是这样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在家里没有任何成文立字的家规或是家训,也鲜少有人会将一位没多少文化的农村妇女和“家风”两个字联系起来。现在想来,大姨为人处世的宽容善良,难道不就是一种无言的“家风”吗?家庭和睦不争吵,面对困难不绝望,这难道不也是一种特殊的“家风”吗?

家风并非千篇一律,也不一定是成文立字的规矩。有家的地方就有家风,它如人生百态,各有千秋,大姨家的家风便是如此,那句“以和为贵”不时萦绕在耳边,也深深扎根在心头,潜移默化,影响我们的一生。    (作者单位:涟源市三甲乡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