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开展,当我站在“红色家书”经典朗读会的主持台上,脑子里频频闪现着苦难与辉煌、现实与梦想、理想与奋斗、小家与国家、父爱与温暖交织演绎的画面……父亲离开我整整一年了,痛处依旧那么新鲜柔软,梦里花落无数,梦醒涕泪泗流。
父亲有一颗“恒心”,他的心从一而终,他的意坚决永恒。父亲的“恒心”隐忍刚毅,藏在他贫寒多舛的命途里。他6岁成了孤儿,10岁学会了耕田种地,养育了6个儿女,一生含辛茹苦。但他志高心大,自强不息,不轻易甘于命运的摆布。他自学苦练,插田扮禾舞文弄墨样样在行,飘逸隽美的文字、规范齐整的账本、干净利落的珠算至今还在整个乡镇口口相传。
父亲的“恒心”勇敢强大,藏在他奋斗奉献的情怀里。中年时期的父亲四海为家、走南闯北……多少起落沉浮、几许沧海桑田,他从来没有停歇过,没有害怕过,没有放弃过心中的执著,更没有辱没过那份深藏于心底的家国情怀。父亲常对我说:“年轻人就是要多吃些苦多干些实事,不要拈轻怕重,人苦不死也累不死的。”想当年,父亲担任修湘黔线枝柳铁路段的指导员,他带领一班人不分昼夜地打隧道、钻雪峰山,最终提前完成了任务,戴上了大红花。父亲心中始终装着对妻儿、家庭、弱势群体、国家和社会满满的爱意、沉甸甸的信任和一片片赤诚,遇事从不退缩,亲力亲为迎难而上;待人从不两面,真诚友爱公道正派。干会计、当秘书、任校长、当支书……每一行都闪着光,每一步都发着亮。
父亲的“恒心”朴实无华,藏在他清静无为的晚年里。他对物质生活从来没有任何奢求,从不图吃好的穿好的住好的玩好的,一杯冷茶、一盏清酒、一碟素菜、一点白饭,甚感满足和快慰。父亲行事一向力求从简再从简,一切以不扰儿女为前提。凡事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宽容退让不争不抢,与古典文籍和诗词为伴,《新闻联播》是每日的必修课。
父亲的“恒心”深沉博大,藏在他爱国敬党的日常里。他一生崇德尚学、清正无私、在党爱党。62年党龄,八十余载风雨兼程,他把对党、国家和乡亲的无限忠诚、热爱、关怀刻进骨子里。他担任公社书记期间,培养和推荐了一个又一个渴望生存发展的青年才俊,从来不求任何回报,更没有想过为自己和子女谋一点私利;“文革”期间受到无数次批斗和不公正待遇,他忍受着身心的巨大煎熬和痛苦,自始至终初心不改、党恩不忘、党性不失,对党不失望、不气馁、不抱怨,把清清白白做人、老老实实做事溶进自己的血液里。60多年里,他从不忘记按时交纳党费,不无故落下一次党组织生活。花甲之年后,他坚持义务给村里的党员们上党课,宣传党和国家的好主张好政策,组织开展党员冬训,号召组织村民自发修自来水塔,主动承担起管理水塔的任务……
父亲用自己普通而不凡的一生告诉我“初心”是什么样,父亲用他62年的党龄告诉我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的“初心”又应该是什么样。
父亲其实没有离我而去,不管身在何地,我终将永远铭记,当我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感到最困惑迷茫的时候,父亲捎给我的话:“六儿,凡事要依心而行,向阳而生,坚定地投身纪检监察事业,做一个忠诚务实、善良正直、恪守原则、维护正义的党的好女儿。”(作者单位:市纪委市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