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娄底家风故事】家和·家风

娄底廉政网   曾琰丽   2020/1/22 16:10:48【字体: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教育的第一步就是家庭教育。一个人的行事作风可以体现背后家庭的家风教养。好的家规、家训、家风不仅承载长辈们的殷切期望,也传承中华民族的美好精神。

我家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小家庭,家里虽没有明确的家规家训,但也注重家风教养和言传身教。我们家的家风可以总结为三个词“团结、和善、自立”。

家风的第一位就是“团结”。有句话说“家和万事兴”,一家和睦,一起为这个家奋斗就是最大的团结。我们家,许多大事情都是几个人一起出动;在我学生时代,家里有什么决策,不会因为我年纪小就忽视我的意见,我们会分工合作,为这个家贡献各自的力量。当父亲和我先后取得驾照以后,全家就有了买车的目标。这并不是家里某一个人全部负担,我们会商量各自能承担多少,在我们确定这个目标做好计划以后,我们一家人都在为之奋斗,这就有了第一辆属于我们的车。我们明白,一家人、一条心,日子过得笑开心。

父母告诉我的第二点是“和善”。我们相信“人之初、性本善”,与人交往是要以心交心、将心比心,你的真心也能换来真心。我们大家庭关系非常和睦,一旦谁有点难处,大家也愿意互相帮忙,虽然能做的不多,但也会尽我们所能。父母还告诉我,人家帮了你,要记得知恩图报;做人不忘本,行事要坦荡。

说到我父母,他们都是非常独立的人。在他们那一辈,家里有众多兄弟姐妹,所以早早学会自力更生。作为家里的老二,母亲从很小的时候便开始为家里分担。她每天要到很远的地方去上学,在上学前她会先帮家里热好饭菜,把弟弟妹妹照顾好后再出门。放学回来,帮家里割猪草、喂猪、洗衣服等等。母亲虽然早早出来打工,也不忘记学习,自己存钱念书。在大家眼中的母亲,一直是直爽、热情、勤劳的人,她烧得一手好菜,让大家恋恋不忘。

父亲是家中比较小的孩子,他也懂得团结友爱,照顾比他更小的妹妹。父亲很早就去北方当兵,在军营里更是磨炼他的意志。他在我心中似乎无所不能,比起那些明星来父亲才是让我最崇拜的人。

到了我这一代,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家里喜欢娇养,有句话还说“女孩要富养,男孩要穷养”,父母却把我当“男孩”养,我从小学开始学会做饭菜,照顾比我小两岁的表妹。到了大学,我能很快适应大学生活,自己做决定,只要不违背道德,父母都会无条件支持。大学的时候,比赛、社团、支教活动我都参加了一遍。上大学开始勤工俭学,靠着奖学金和兼职养活了自己。父母常说,我总有一天会成为离巢的鸟,一个自立的人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吃得苦的人会茁壮成长。

家风似乎很大,很缥缈,但似乎又离我们很近。它并没有拘泥于文字图画,而是渗透到我们点滴生活中。我们从长辈身上习得的美好品质,正是传承我们的家风。我们也会将良好的家风传入和发扬至未来。(作者单位:娄星区万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