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纪检人手记】守护好群众的“奶酪”

  李兵强   2020/6/2 16:43:45【字体: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515日,根据安排,我去新化县温塘镇祥星村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联点入村督查。我原本先去支书、村主任家,但导航只能导到村落附近,连成一片的房屋,不知道哪是支书家、哪是村主任家。我不得不下车询问老百姓。被问路的百姓看我是从百公里外的娄底城区过来的意外客人,十分热情,主动带路,才顺利到达村主任家。

村支书和主任已早早在等候我的到来。尽管我没有通知其他任何人,但随后,镇里驻村扶贫专干和队长都赶来了。简单晚餐后,我随即与大家开起了座谈会。座谈中我了解到,20多年前,祥星村煤矿业很发达,八九十年代是个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后来随着资源的枯竭和煤矿企业的关停,早已辉煌不在。说到这,大家不免露出几丝自豪。接着介绍,祥星村现有国土面积4.6平方公里,有10个村民小组,7542594人,丘陵地貌,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3148人,低保户1625人……我都一一记录上。

16日一大早,我首先来到村委会查看扶贫台账资料。心想,昨天座谈时,数字说得那么准确,是不是有所准备。于是我拿出办案中的“杀手锏”,企图从台账中找到问题线索的蛛丝马迹。也许是多年前在反贪局办案养成的职业习惯和思维定式,我养成了“打破砂锅问到底”“从侦查细节推理突破”的习惯。我要求把所有的扶贫档案、手册、项目财务账目等都按类别摆好,以便随机抽查。“去年村里申请的救助金已发放了多少户?都发到了个人吗?”“村干部中有没有亲戚是扶贫对象或低保户?”……花了多少钱?公示了吗?落实了吗?为什么?像这样的话,我都不知道问了多少遍。特别是对项目立项、资金使用、教育扶贫、医疗救助等,我都追问到底。当问到“扶贫工程项目都完成了吗?”支书、主任有点隐约其辞。村主任紧张地回答:“还有一个交通扶贫项目没有完成”。终于发现问题了,我心中暗自得意,心想,不会是腐败问题所致吧?“温祥公路至村级活动中心公路硬化项目为什么没有及时完成?”最后得知,没有完成根源不在村里,是因为立项后上级资金没有及时到位,我大大松了口气。

为掌握真实情况,我首先选了一户相对偏远、拟在今年脱贫的贫困户刘某仁走访。刘某仁一家住在离公路几里远的山坡上,当我走到他家时已是下午3点,一家三口还在吃午餐,漆黑的屋里有些零乱,土墙上挂满了各种农具,古老破旧的木桌上摆了两道菜清炒南瓜藤和白瓜炒肉,我切实地感到这一家平日生活的清苦,心中一种酸楚不竟油然而生。聊天中了解到,老两口都70多岁了,他本人双腿残疾不能走路,与他一起生活的儿子患二级精神残疾,一家三口日常起居全凭妻子照料,经济来源全靠政府兜底救助。当谈到党的政策时,两老人家泪眼汪汪。村干部和帮扶队的人几乎每个月都上门看望,送去物资和“红包”,不停地说着“党的干部好,党的政策好”。临走时,我鼓励他们鼓起生活的勇气,祝福他一家日子越来越好,顺手从包里拿出几百元塞给老人,头也没回就离开了。可我走很远了,刘老的妻子还站在门口久久地目送着我,手里紧紧地攥着我给的那几百元钱。我不敢回头,是因为我自已也饱含泪水。是的,如果没有党和政府的关爱,这个贫困的家也许早已不在了。

17日星期天,我随机走访了11户非贫困户。

“没想到市纪委到这么偏远的村子来检查指导”“以前即使有镇里、县里的领导来检查,也是检查完就走了,与村里人同吃同住,还是头一次。以后你们要经常来就好了”……村民的话虽直白朴素,但却道出了对我们的期待。

三天的驻村督查,我记录了乡亲们的点点滴滴,无论是问题、建议、诉求和期待,我都写入了《入村督查情况记录单》。

这次督查,我亲耳聆听了老百生的呼声,切身感受到了乡村颤变。我答应了祥星村的老百姓和村干部,即使组织上没有安排,我以后还会再来,对百姓的诉求,我会如实向上级反映;对发现的问题,将一督到底,直至问题彻底解决,做到督查有着落、有回音、有效果。沐浴党恩心向善,幸福未来皆可期。当然,希望下次来时,更多地是,我作为历史的见证人,感受祥星村的美好生活和伟大腾飞。